城里呆久了,总觉得没意思,因此我总爱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乡下。
天刚亮,我就被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声叫醒了,那歌声一声高,一声低,一声呼,一声应,乐此不疲。起床后,拉开窗帘,太阳公公,把温暖的,灿烂的阳光洒进来,让人感到心里也暖暖的,很舒服。
走出家门,新鲜的空气迎面而来,真是沁人肺腑,使我精神大震,我捧着篮球,一溜烟地冲向村子里的小操场。那里已经有几个小伙伴在等着我了,不用裁判,不用哨声,就打起了篮球赛。你发一个,我投一个,他抢一个,操场上回荡着我们欢笑的笑声,路过的几只鸡,也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难道他们也被我们激烈的球赛吸引了吗?
回家途中,我看见了路上起早的农民,他们踏着松软的泥土,扛着锄头,哼着小曲,大踏步向田野走去,阳光照在他们脸上,一切都显得更加精神了。
乡下的田野、菜园、花圃、那一草一木,洋溢着勃勃生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吃过午饭,麦香吸引着我来到田野边,看见满是麦子的金色海洋里,有许多农民在干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忙碌的割麦,收麦。
夕阳西下,路上又想起了欢快的小曲,原来是劳累了一天的农民们扛着锄头,带着收成,悠闲地回来了,一路上有说有笑、海阔天空、谈论古今,似乎忘记了满身的疲惫。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副美丽动人的风景画。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孜孜不倦的老师;无私奉献的清洁工人;奋力拼搏的运动员;救死扶伤的医生……同班同学周菁源是我敬佩的人。
周菁源,人高高的、黝黑的皮肤。她批着乌黑的长发,脸上镶嵌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紫框眼镜。她虽然和我们一样,仅仅是个11岁的小女孩,却比我们的知识面广多了。不由让我想起印象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端端正正地坐着,眼睛认真地注视着黑板。柳老师开始给我们上课,教室里时而传出同学们整齐又洪亮的朗读声,时而又安静地连同学“唰唰”的写字声都听得见。老师抛出了一个很难的问题,有的同学低着头好像怕是被老师叫到,有的同学陷入了沉思,但却愁眉苦脸的好像并没有答案。教室里只有一只手举着,那只手的主人就是周菁源。老师别无选择的叫了她,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难题。老师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想:周菁源怎么这么厉害、聪明呀!
下课了,本来寂静的教室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在课间玩游戏;有的同学在聊天,我也不例外,和好朋友一起聊天。过了一会,我准备去找周菁源一起聊天,却看到她在座位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津津有味的“品味”着书。我不想打搅她,就在一边注视着她。过了“许久”她终于放下了书本,我就走去问她:“你怎么这么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周菁源回答道:“我从小就开始阅读,从书本中我获得了许多知识。”
聪明机智,爱书如命的周菁源就是我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