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文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23

【篇一:祖国,我爱您】

潘启文

岁月悠悠,潮起潮落,共和国昂首阔步地走进2019年,迎来了她70岁华诞。

回首过去,思绪万千。

不能忘,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不能忘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

不能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不能忘“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不能忘,多少红军战士长眠于长征路上……

不能忘,狼牙山五壮士、八头八女投江;不能忘,刘胡兰、黄继光,赵一曼、王若飞……

忘不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的黄令仪院士;忘不了隐姓埋名30年的王承书;忘不了桥梁专家茅以升;忘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忘不了“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如今的中国日新月异,今非昔比。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旷世神奇的三峡大坝;国产航母顺利下水;港珠澳大桥巧夺天工……

现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已成为外国人神往的“四大发明”,“一带一路”如火如荼,中国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祖国,我爱您!愿您月儿常圆,心想事成;愿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篇二:祖国,我祝福您】

刘可欣

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祖国母亲历经坎坷,终于赢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敬爱的祖国母亲,我深深的祝福您。

以往,我们的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落后,一穷二白。在旧中国,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被屈辱的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凭借着艰苦奋斗的信念,凭借着自己的劳动,改变了曾经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有人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但总有一天他会苏醒。哦,不,他已经苏醒,正如千金巨石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70年,我们风雨兼程;70年,我们建设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祖国;70年,祖国母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让祖国由“东亚病夫”迈进强国行列。

如今的中国,繁荣富强;如今的中国,幸福美满;如今的中国,蒸蒸日上;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这些都是中国儿女们用智慧与汗水创造出来的。

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终于迎入了欣欣向荣的日子,终于旧貌换新颜,终于繁荣富强。这是那些逝去的英雄,是那些拥有次成的爱国之心,那些华夏子孙共同的心愿。今天,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将在我们手上得以延续。祖国母亲,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殷切希望,奋勇向前,努力创造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未来。

【篇三:祖国,我为您自豪】

杨礼雅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新中国成立即将70周年。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

2019年,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自己的70周年华诞,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今天的中国早已非比寻常!

时代在进步,国家在的发展。从前,人们想买东西,需要到实体店,品种少,支付手段单一,而如今,人们通过互联网只需在家里动动小手指,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商品。过去道路交通落后,羊肠小道变成宽阔的柏油路,高铁、飞机,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70年的变化数不胜数,我们的祖国已经焕然一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7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从飞船上天到蛟龙下海……

这是祖国的骄傲,更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做好接力。我一定好好,好好锻炼,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祖国,我为您自豪!我为您骄傲!

踏入广场,地上的灰色石砖发出低沉的声音,四面楼房色调略显灰暗,欧洲中世纪风格的房屋搭配在一起,有一丝单调。一抹靓丽的青绿,片片金色的光影划破沉寂,在灰色的背景中,唯有它——冬宫博物馆,为我带来清新,向我呈现着它的荣耀。

步入馆内,高挑的门廊,镶金饰银的房间,雍容华贵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迈上铺着丝绒地毯的石阶,向上看去,代表沙俄政权的鹰隼在墙上伸展着它们的翅膀;视线稍微向下,精致的窗楣下悬着红色丝绒窗帘,轻轻触碰,指尖划过,质感光滑细腻,窗外海风轻轻吹拂;透过展厅走廊,我看到笔直的通道口开着的镶满金色花纹的门,心中暗暗惊叹,这一切,都是这样美好,将我带回百年之前的沙俄,一睹当年盛况。我继续上上下下地欣赏着。

突然,一抹棕色,一片灰黑,在门后藏着,进入我的视线。快步走近,那是一幅巨大的画作,我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棕灰的色调与周围饰物映出的银白,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那个两人多高的金画框也与它不大般配。画上,一位头发斑白,满眼怜惜与疼爱的父亲低头向下看着,我向上看着他,领会着他眼中难以遮掩的疼爱。在他的面前,他的儿子半跪着,将头埋进父亲那棕色的长袍里,那姿势,像是在哭泣。他背对着我,露出雪白的臂膀,是画中仅有的一抹亮色。我的目光转向旁边的小牌“《浪子回头》——伦勃朗”哦,这是一幅名画啊。这位伦勃朗大师最擅长人物的写实,也极喜在画中主人公身上加高光,却把主色调调成灰暗系。

我靠近那幅画,近景昏暗的画作中,还站着几位仆人,他们身上的颜色太暗,以至于我的眼睛在第一次全览时跳过了他们。旁边有一位妇女,她应该是儿子的母亲,因为她双臂微张,离主角很近,像是想给哭泣的儿子一个拥抱。我站得更近,仔细看那母亲的神态,竟发现她的眼角,有一滴将要滑落的泪珠。这可是一幅油画啊!伦勃朗,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恨不得冲入画中,回到正在作画的伦勃朗身旁,仔细看他手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看他是不是轻捏画笔,用白颜料点了一个细小的高光,再晕开形成一滴泪珠?站在画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降临在我身旁,路过的游人好像被噤了声,以至于我隐约听到安抚声,还有轻轻的抽泣声,从画中传来。我感到震惊和震撼,这种本不该由看画带来的震撼来源于这幅画强大的移情作用,让我感到了儿子的悲伤以及现场的安静与父亲温柔的爱。我震惊,是因为伦勃朗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是那滴泪,是那个眼神。

再看那幅画,它似乎不再与周围格格不入。黑色,棕色,也带着温暖,只不过,它更缓,更柔,更令人感到安详与宁静。那幅画,在冬宫博物馆中静静的地挂着,而画中的人,却在四周金碧辉煌的光耀的衬托下,沐浴着海风,向人们散发着美,散发着爱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