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五班这个人才济济的大群体中,有两位不得不让我敬佩惊叹的“牛人”,他们各有所长。
一位是在烹饪课上表现突出的“贤妻良母”陈锦业,而另一位就是热衷于篮球,在篮球比赛上为班争光的袁艺文。
陈锦业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可在烹饪课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牛人,令我们赞叹不已。第一节烹饪课,老师教我们切土豆丝,大家都认为这活很轻松,并不难。不过因为时间不多,许多同学又几乎没做过菜,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没能在下课前切成老师要去的土豆丝。
课间,同学们结对观察全班切的土豆丝,真的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土豆丁,土豆条,土豆块比比皆是,唯独陈锦业那块区域围观的人最多,还时不时传出几句赞叹的声音。我忍不住凑近去看,他们组的土豆丝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全部切好了!就连老师都连连赞叹!他切的土豆丝差不多是饭店的标准——粗细一致。
而且老师在讲蛋糕做法的时候,陈锦业也总是能先老师一步说出下一步的做法,老师也笑着询问他:“你是不是以前接触过啊?”这时他也会谦虚地说以前做过几次,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人高马大的男孩居然喜欢做饭,所以他就得到了“贤妻良母”的称号。
陈锦业不仅厨艺了得,体育也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优秀,他在篮球比赛中也为班级贡献了力量。说到篮球,就不得不提起袁艺文了,他是我们班的篮球主力,大部分的篮球都是他投中的,这当然也少不了同学们之间的默契配合。
袁艺文每次在篮球场上都会拼尽全力。当他拿到球,就会主动向对方发起进攻,别的队友也会掩护他,助力他成功得分。校内的这几场篮球比赛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不仅数学天赋了得,在体育方面也颇有成就。
这两位同学在我们班是数一数二的“牛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班级的荣誉,是他们让我们班多了一份光彩!其实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只要做好自己,你也可以是“牛人”!
时光的缝隙填不满,人生就成了危房一座,修到顶才发现,房子的底部不足以支撑人生的大楼。
——题记
傍晚六点,太阳一头栽进云层中,橘色的暮光浸在云层里,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
此时此刻,正在题海中奋斗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顾校园里那有趣幽默的广播,也不顾教室里同学们的嬉笑打闹,专注做题,只为即将到来的会考。
生物和地理,是我最不熟悉、最敷衍的两门学科。刚接触这两科时,因为听说只要及格就够了,就一直以为不重要:作业敷衍潦草,上课走神无心。虽然知道要考试,但内心的不安分总包庇自己:没事,还有时间,慢慢来。就把悬在空中的心放下,又恢复以前的漫不经心。终于到了八下,当老师宣布这一学期要会考时,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没停,想到以前自己的学习状态,生怕自己考不过,终于体会到迫切紧张的情绪。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转眼间期中考试结束了,代表着正式进入了复习阶段,我买了几本课外练习册,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复习中,恨不得把自己融入书本里,脑袋全装满知识点。
那天黄昏,我坐在教室里,还是不变的广播,还是一样的同学,但是我感觉自己昏沉沉的,心里好像被无数只蚂蚁啃过,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一只手托住自己沉重的脑袋,一只手握着笔,在纸上任意滑动,笔尖发出嘶哑难听的声音。
“嘿,我们去玩吧!”同学问道。我不假思索就答应,迅速起身,迈开双脚作势要走。
一阵风吹来,书“哗哗”作响。我回头一望,刚刚摊开的书被翻动着,不停地辗转,翻动的页面时而停留,大片空白映入眼帘,又缓缓换页,来回展示着无力的苍白。望着扉页的“专注”二字,思绪万千,不知是何滋味。顿足不前,嫣然一笑,挥手拒友。回到座位上,捧住书,再拼搏。
第二天,阳光像一双温柔的手,缓缓拨开慵懒的乳雾,将大地的喧嚣与生气摊开在熹微的晨光中,似乎捧出一幅墨痕簇新的《清明上河图》。悄悄爬起床,蹑手蹑脚地离开宿舍,趁着这无限好的时光,列清一天的任务,心满意足地继续复习。
课室里外除了列兵一样的课桌,静悄悄的走廊,和勤奋工作的钟,便只有“沙沙沙”,奋笔疾书的声音在穿过黎明黑暗的课室中回响,我心无杂念地开始了一天的复习。六点半铃声一响,同学们陆续进入课室,嬉笑打闹着,却无法再吸引我的关注。
微笑拒绝同学玩闹的邀请,继续投入学习中,因为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我得用努力将时光的缝隙填满,不让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