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浓浓炊烟总是情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13

久未见到奶奶,甚是想念,终于在白雪飘飘的时节回到老家。步入厨房,只见熊熊的烈火在炉子中漫步,纱布般缥缈的炊烟在空中弥漫,奶奶正在烧菜准备晚�x,我也就在炉前坐下,那温暖的气息、美丽的火焰载着我飞向了记忆的深处,身边,是朦胧的炊烟……

儿时的我特别贪吃,各种零食都是我的最爱,面对如此好吃的我,大人们毫无办法,只好让奶奶做各种好吃的菜给我,谁知,我立马爱上了奶奶用她那起茧的双手做出的美食,把那些零食冷落在了一旁。

做菜,就要生火。只见奶奶坐在炉子前,手抓一把枯黄的稻草,用打火机点着,待手中的稻草吐出红色的火焰之后,便放进如怪兽张开血盆大口的炉中,再放入几根带着松香味的干柴,等火旺了后,便开始烧菜。奶奶在一旁烧菜,而我则坐在炉前望着那虚幻的炊烟,不刺鼻、不熏目,带着松香的气息,透出爱的温暖。我更喜欢看着孩子般调皮的火焰,盯着它们被风吹红的发梢,还有它们橘黄色的短裤,它们要是生气了,就会迸出金黄、细小的火花,还发出“滋滋”的声音,我突然想到了奶奶的头发,像一簇苍白的火焰在黑色的草原中燃烧着。我轻轻一吹,火势就会蔓延,火焰们似乎也有古时的封建制度,中间一大窜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君王,而周围的则是君王的大臣,它们随时准备着为君王献出自己的火力,在君王快要熄灭时,为它牺牲,我似乎被它们感动了,眼湿了,火焰照亮了我的脸,我的泪……

我闭上眼,享受着,越靠越近,火焰仿佛在我的脸上绽放,奶奶见了说:“傻了吧,靠这么近!”这句话随着炊烟的飘过,我往后退了退。菜烧完了,奶奶用勺子一口一口喂我,吃完嘴上还留着炊烟的香味。火还未烧尽,奶奶抱着我,望着火,对我说:“你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用火焰般的热情去对待生活,对待别人。”我的心里仿佛落下了火种,似懂非懂地点头。我渐渐困了,眯起眼,眼中只有那一团火,迷糊中,奶奶说:“你要是像这……一样,身在……处,心在何处,就好咯!……奶奶就不用天天盼着你了!”我睡着了,鼻中萦绕着松香的炊烟……

“菜好咯!”奶奶洪亮的声音把我从回想中拉回,吃完饭,奶奶与我共坐阶前,明月映长空,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只是奶奶不再抱着我了,我靠在奶奶的肩头,围绕着我的,还是松香的炊烟,是奶奶朴素的爱。

我听见窗外雨滴敲打的叮咚脆响。

春天来了,清明节也快到了。

这时候,我刚好读完一本《宗璞》,突然有一种置身于书中的错觉。大概是因为书中《丁香桔》里的那句“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上一柄花蕾。”而此时读完书的我从阳台上起身,呆望着窗前伸来的一柄兰花枝,思绪伸向远方……

宗璞是《宗璞》这本书作者的笔名,这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知道的人不多,读过的人大概更少,但对于爱写散文的我来说,这本大概是我至今为止读过的最令我着迷的一本书。看着这本书,不管是在什么季节,我都以为我还在春天。于是立春已过,清明将逝,我又不禁拿出了这本书。也不知可否算的上是“过清明,赏春景,悼古人,忆经典?”说句实话,书中并不全写春天,有些字眼我都跳过了,但或许是因为文字的优美朴实,且大多写了花,就以为是为春天而写的书了。

关于春天的散文,最熟悉不过的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对清明而写的诗句,最顺口的莫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初死记硬背就是为了默写,如今再续,是遥盼春来,是春之礼赞,也是春之讴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春来时,有风也有雨,而且一下就是两三天,这时清明将近,于是所有人心里大概都有这么一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时常人们会落了后半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半句或许有伤感,后半句却有阵阵暖意。是诗人路过杏花村饮酒后有感而发。

清明节背后又是一个经典。讲述的是一代落魄王室重耳食介子大腿肉之后,励精图治,为报恩却反害死介子。这样一个著名,而在旁观者看来哭笑不得的故事,也是清明之前寒食节的由来。

关于春天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春天是一个梦幻的季节,引人去深思,去神游,悼着逝去的人,念着过往的经典,那天我漫步于古朴的林间墓道,慢慢略过雕刻在石碑上先辈的名字,周围有绿树摇曳,我看见紫色藤萝含蓄的娇展。

此时,雨还在下,眼前的吊兰还是花苞。

我坐了回去。书并没有被我翻开,但经典,还在我脑海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