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那缕粽香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30

月光洒下,我趴在窗前,仿佛又回到那年,回到了那粽味飘香的厨房,看着奶奶摆弄着手中的粽子。

“奶奶,好香啊!”我眨着眼睛,与奶奶有着说不完的话。奶奶说:“以前,养你爸爸那几兄弟,我灵活的手可帮了不少忙,搬到了城里,人也老了,手也就不灵活咯!”奶奶包的粽子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她早早地起床,去市场买上好的腊肉、花生与八角等食材,整整花上两三个小时。在以前,爸爸就告诉我,奶奶卖粽子绝不卖一只杂货,从来都不贪小便宜,只做最好、最有诚信的粽子。

只见奶奶戴着袖套的手上下飞舞,像极了白蝴蝶,奶奶将糯米和馅一点一点地掺和在一起,时不时捞起糖和盐放入其中,嘴里还哼着旧时的曲子,好像回到了她的最初。半晌,奶奶微微一笑,快速地将粽子包了起来,放入蒸锅小火慢烧。

一会儿,厨房里便四处飘香,那盈满了厨房的粽香,便从我的鼻腔沁了进去,一阵清爽,直入心田,如同一颗糖,蜜进了脑海里。

奶奶终于揭开锅盖,我早已按捺不住,伸出手就想去抓,奶奶赶忙说:“烫呀!”我只好把手收了回来,但却无法阻止粽香在心中飘荡。奶奶拿了两块布,将盛着粽子的小碗拿出来,用竹筷扒开粽叶,夹了一口到我嘴里,糯米糯软至极,满嘴里都是幸福的味道,吞下去,糯米经过喉咙,带来了的无尽温暖。“奶奶,你也吃呀!”我一脸欢乐地闹着,奶奶却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唉,老啦,不适合吃甜食。”我一脸难受,但奶奶却说:“奶奶看着你吃,心里呀,就比吃了蜜还甜。”

奶奶的为人处事,我永远记在心里,事事都讲诚信,绝不干违背道德的事情,奶奶的所作所为为我铺了一条又宽又长的道路。现如今奶奶虽然离我而去了,但我知道,是她让我生命的小树快速成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更加壮硕和美丽。

为人若精诚,总能胜人一筹;纵清欢百味,不抵一缕粽香。我从未吃过与奶奶包的味道一样的粽子,但我却把它的味道狠狠地记在了心中,就像奶奶的样子一样。

月光倾落,那是光,似乎带着奶奶的模样飞奔而来,而且还有……

那缕迷人的,粽香!

我自幼对历史十分喜爱,而近年来宫廷剧的大火,让我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史书上仅记载了皇帝颁布的政令,亦或是丰功伟绩,若是能了解帝王平日的生活理念,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带着好奇,我走进了博物馆。

最引我注意的,便是那《是一是二图》。这一幅画作于清朝,图上的乾隆皇帝更是不折不扣的满族人,令我惊异的,是满族皇帝竟身者汉人传统的服饰,立于画中的皇帝衣袂飘逸,宽袖扶于桌上,衣襟松散,自由闲适,似乎还带上了点仙风道骨的意味在其中。从古至今,中国的文化一直在交汇、互兼中发展壮大,一次次的民族融合让中华文明的活力永葆。此时皇帝将脚上一只鞋脱下,将脚盘于另一腿上,正坐在榻上悠闲地观赏各种器物宝贝,其面部表情刻画得细致传神,悠闲得意,一反帝王平日里清高严肃的形象,多了一份源于生活的情趣。再看图时,不拘言笑的皇帝顿时平添了几分亲切感,皇帝亦是凡人,他的形象远不止书本上严谨的法律制度与功德表彰。而他身后竟挂着自己的肖像,这种“画中画”的形式更是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也许我们从来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一个人,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才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多面。包容传承、团结统一,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永不断层。

这图的点睛之笔,是那用行书写着“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得,何虑何思”的题词。黑色的墨迹,配着洒脱隽秀的字体,平添了些悠然潇洒、落落大方的风骨。飘逸的笔触,仿佛带着整幅画作羽化飞仙。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在这里兼收并蓄。它不仅阐释了对儒墨学说的深刻看法,还展示了帝王求和为上的统治观念。而“儒可墨可”的开放,不同的政治策略,更是彰显了睿智且自信的君主形象,将雅趣与理趣通过题字巧妙结合。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保留了当代的风土人情与艺术特色。亲近一幅画,可以感受一位君主儒雅乐观、充满人情味的形象,比史书上更为生动、鲜明;也看出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社会氛围和中华文明的交融。

亲近文物,感知历史长河的流动,感知时代更替中不朽永垂的、博大精深的遗产——文明,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