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某天的中午,我们学校的校医给我们进行健康检查。我检查了听力、牙齿、骨骼……可是,我的视力下降了很多。回到家,爸爸得知这个消息,这个大忙人心急如焚,立即带着我去市里提升中心矫正视力。
来到矫正视力中心,一位穿白大褂的阿姨将我带到视力矫正仪器前,艰苦的训练就开始了。阿姨微笑着调整仪器的高度,他先在仪器上插入一张卡片,卡片上有0。3、0。4、0。5三排视标,卡片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移动,但我一会儿就把这三排是标全辨别出来了。我好得意,哦,原来挺容易的呀!可再往下训练,我就有点不认真了,阿姨严肃地提醒我:“陆俊辰,要认真训练才能有效果。”说完,阿姨又把视标换成0。6、0。8、1。0的小视标,这下想看清楚每个小数标可就不容易了。我还是很努力地辨别,看得眼睛都发酸了,我觉得有点累,不想训练了。这时,爸爸在一旁耐心地鼓励我:“小虎,你再坚持一会儿,这样才不会戴那可恶的小眼镜哟!”我绷着脸犹豫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继续训练起来。不一会儿,我又觉得眼睛酸酸的,我闭上了眼睛,想要休息一会,但是爸爸的话一直在鼓励我,最终我还是睁开了。爸爸说:“你真棒,小虎!眼睛酸,是眼部肌肉调节的结果,只要坚持下去,你的视力就一定能够得到矫正。”我半信半疑地问:“是吗?那我再坚持一下。”接下来,我一直乖乖地听从阿姨的指挥,忍住了眼睛酸,忍住了脖子疼。要知道这样的训练要进行40分钟,这中间不能停,不能随便乱动。40分钟到了的时候,我就吃惊的发现,刚才的“E”不再像小蝌蚪一样在视力表上蠢蠢欲动了,我渐渐地辨别出两三个“E”的开口方向了!坚持的力量还真是惊人哪!
后来,我坚持每隔一天做一次训练,现在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视力已经从原来的0。3恢复到0。6啦!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的视力就一定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贵在坚持嘛!
你是否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着窗外,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你是否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胸怀信心,孤身一人想去外闯荡;你是否念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洁身自好,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看《中国诗词大会》,你会不自觉地来到这引人入胜的诗词空间里。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高手如云。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选手,莫过于陈更姐姐了。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她从未缺席。上台十几次,多次获得擂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她不是文科生,而是一名北大理科生。谁也无法想象,理科生出身的她竟然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以超强的实力行走在诗词之间,让质疑她的人对她有了新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敬佩,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观看《中国诗词大会》。
对待诗词,有的同学说,诗词晦涩难懂,每到学习诗词的时候,都很难记住,因此也就懒得去记了。还有的同学说,现在已经是现代社会了,诗词的那一套东西已经很古老了,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古诗词,更不必去背诵。其实,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华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诗词里流淌着我们民族的血液。高山虽难却仍可攀,有些诗词虽然难以理解,但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去背诵,进而沉淀为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
在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后,每当想起那些与我年龄相仿选手在台上的精彩表现时,我总是自叹不如。同时,我也惊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选手们的诗词储备量如此之多,仿佛他们天生就是为诗词而来,早已把诗词融入血脉之中。“唐诗,宋词,元曲”就如他们天生的烙印。而我,几乎能背的古诗都是教材中的,长时间都在脑中无趣地游动直到考试的到来。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背诵更多的古诗词,有机会,我也尝试去朗诵一下。
此刻,在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声音:“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谁道,踏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听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吟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们徜徉在诗意的四季里,尽情领略这美妙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