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晚开始,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马老师那里上课!”妈妈的话打破了这个宁静的夜晚。怪不得妈妈今天做这么多好吃的,原来是想让我去上补习班。
“不,不……”我祈求妈妈放过我一马,可妈妈已经铁了心要让我去上课:“不行,马老师本来今晚不开班,为了我们,他才开这个班的。”我知道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好不情愿地嘟了嘟嘴,跟着妈妈上了车。
一路上,我都在惴惴不安想着:马老师?会不会是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师?带着眼镜,脸上没有没一丝笑容,眼晴里充满了杀气,特别严厉。想着想着,自己都给自己吓了一大跳,这样的老师应该不会是传说中的马老师吧?一早听小伙伴们说,马老师幽默、温柔,他的课很好玩。可是,那个脑海中冒出来的印象,还是让我有些畏惧,我的心儿开始怦怦跳了起来,说实在的,语文一直都是我的弱项,马老师却偏偏是补语文的,真是狭路相逢啊。唉,我感觉自己一点勇气都没有了。
不知不觉,就走到“和我学习吧”的门前,随着妈妈敲门的声音,我的心瞬间就像冲到过山车最高的地方一样整个都被提了起来。门打开了,咦,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马老师有着一双弯弯月牙般的眼睛,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亮,脸上似乎挂着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哦!还有点微胖。
不知为什么,我那颗悬着的心始终都没有放下来过,我很害怕,我很担心,马老师会因为我成绩不够好而不收留我吗?听说来学习吧的孩子,都是好学的孩子。那么,我好学吗?我在心里悄悄质问自己。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我想,在这样一个洋溢浓厚的书香气息的地方,遇到一个如此优秀的老师,我能不好学吗?一节课下来,马老师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犹如太阳一样温暖着我,我那颗悬着的心渐渐安稳下来。我知道马老师注重诗词,注重文学素养,我也下定决心会一直和马老师学习,去寻找那颗照亮未来的启明灯。
当妈妈如期来到学习吧接我的时候,我牵着妈妈的手,和马老师说了一句再见。那一刻,我很兴奋。我为遇上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兴奋。
那一刻,我在心中播下了一颗好学的种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中秋节给我的回忆总是美好,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饼,全家人围坐着边吃边说话。今年,为了过一个特别的中秋,我们全家决定一起做月饼。
我们先在超市买好做月饼的面、糖、豆沙、核桃仁等。一到家,我们就分工,外公负责做馅,我和妈妈、外婆负责和面。我觉得和面最简单,于是我就迫不及待肆将面粉倒入盆中,加了一点水就用力去搅拌面粉,结果手一滑,面粉飞了起来,眼前一阵“白烟”,妈妈指着我哈哈大笑,我也指着妈哈哈大笑,我们赶紧去照镜子,一看,我们都变成了京剧中的白脸,只有两只眼睛扑扑眨着,十分滑稽。
收拾好花脸,我们开始在外婆指导下加水、糖浆、油,小心翼翼地搅拌。面和好了,我立刻想做成月饼状,婆婆阻止了我,说“面要醒一会”,我瞪大眼睛:“面会睡觉吗?要醒一会?醒是什么意思?”见外婆回答不上来,我便不顾阻止,扯下一团。妈妈同意我先做一个,我就将面团挖个洞,放入馅,想将馅包好,但馅非常不听话,这捏圆了,那又漏了。外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接过手左手拿面,右手食指、拇指轻轻捏,一转眼就包好了。我接过饼,放进月饼模,敲打几下,成形了,放入盘中,再放入烤箱,并一直就守着烤箱。
“叮——”我的月饼作品出炉了,看着金黄的月饼,我闻了闻,自我陶醉地说:“香,真香!”并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咦!”为什么感觉硬梆梆的,跟以前吃的月饼完全不同?我拿着这个“铁饼”左看右看,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同。过了一会,妈妈按程序做好的月饼出炉了,我急切地拿了一个吃,松软可口,这才是月饼的味道嘛。我终于服气了,问外婆:“谁教你的醒面绝招?真神奇!”外婆不紧不慢地说:“这是老祖宗教的!”我立即到网上查了查,原来醒面就是让面粉中的蛋白分子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水分扩张伸展,这样月饼就会松软。我不禁感叹到:“我们的祖先真是厉害!”。
终于,在一阵忙碌后,金黄的月饼上桌了,金黄的螃蟹上桌了……月亮也爬上天空了,像一块无暇的玉盘,明亮极了。全家一起坐在桂花树下,吃着自己动手做的月饼,我不禁又忍不住地吟到:“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