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10年的成长道路上,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尊老爱幼,要懂得谦让,要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可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边老师举行的“护蛋”活动告诉我们的道理。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边老师举行了一次“护蛋”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认养一个蛋宝宝,我每天都为我的小蛋宝宝暄暄洗澡,哄她睡觉,喂它吃东西,它比人类宝宝省事多了,人类宝宝会哭、会闹,可鸡蛋宝宝就整天安安静静的躺在窝里,不吵不闹。虽然它不会饿、不会渴、不会哭,我还是幻想着它是人类宝宝,按时喂饭……但是,我也有马虎的时候,我也有忘记身负重大责任的时候。
一次,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妈妈说:“开饭了!”我就自顾自的吃饭去了,当已经快吃完时,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少了点东西,说身上少了点东西因为我和蛋宝宝亲切地像融为一体。我想起来了!我一拍脑袋,扔下筷子,就把蛋宝宝抱来,放在我面前说:“对不起,我忘记给你吃饭了,能原谅我吗?”宝宝似乎说:“没关系。”在之后的几天里,我没有再犯过第二次错误。
“护蛋”活动在我们成长道路上是一次特殊体验,它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还坚持生下我,让我们懂得父母是如何细心的照顾我们又如何在生活、学习方法上教导我们。谢谢边老师举行了“护蛋”活动,让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又多了一次新体验,又收获了一份深刻的道理。
夕阳西下,一位老人,一套茶具……
我又回到了那座老房子,我带回的茶具依然在客厅的八仙桌上飘着淡淡的茶香,茶杯已摆好,却少了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望着窗外的夕阳,我又想起了那时……
那年国庆节,我和母亲专程去老家看望我大外公(母亲的大伯)。那时大外公在后山的菜园里忙活。一听说我们来了,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连走带跑地向我们走来,接过我们手上的东西,领我们进入客厅。客厅正中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两旁各摆放了一把太师椅,桌子的正中间摆放了一套茶具,桌子上方的条几上摆着东瓶西镜正中间是座钟。中堂上挂了一副大大的水墨画,一看便知道这是古色古香的徽州住宅。大外公放下手里的东西就洗手给我们泡茶,那茶壶上画着几条小鱼与一池荷叶、荷花,那茶杯上也是莲花,隐约露出一丝丝淡淡的清香,再加上那茶壶中上等的好茶,经开水一冲,更是无与伦比了。大外公用他那双土褐色、布满邹文的大手为我们倒茶。喝着茶,大人们便聊了起来,但聊的都是我听不懂的话,我坐在一边望着那美丽的茶具,那茶壶上飘着朦胧的热气,清清的、淡淡的,即便觉得美好,也随风散去。
夕阳西下,山那边的太阳慢慢沉了下去。夕阳的余晖照在老屋的墙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那最后一抹金色照在大外公的脸上,显得格外的慈祥和蔼,也为茶具的盒子披上了嫁衣。临出门时大外公把茶具打包送给了我。我郑重地接过盒子,与大外公告别……
我与母亲又回到了老房子,我将那茶具也带回来了,让它重温老屋,再次感受感受那宁静、安详的氛围。进了客厅,还是同样的桌子、椅子,桌上还是同样的茶具,墙上还是同样的一幅画,却少了一位品茶的老人。望着那茶具,仿佛又又看见大外公用那双土褐色、布满皱纹的大手为我们倒茶,好像大家又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那杯上淡淡的热气也随风散去。现在才知道那套茶具是大外公的最爱,母亲小时候要,大外公都不给,却送给了我。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岁月洗净了茶具的铅华,也带走了我最敬爱的大外公。夕阳下,一老人,一茶具,让我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