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湖北江陵,这里地处华中平原,横靠长江,水产特别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雅称。鱼类肉质鲜嫩,其中还有一道用鱼肉做出来的老少皆宜的美味,那就是鱼糕!
鱼糕长得白白胖胖的,头上还顶着个金黄色的“大斗笠”,它不仅长得美,味道也是又鲜又嫩,大有入口即化之感。
好吃归好吃,可是要做出这道菜来,工序却非常复杂。
既然叫鱼糕,首先当然需要买鱼啦,买完鱼得趁着鱼儿鲜活,将鱼背上的肉整块取下来。取的时候可马虎不得,要刚刚好贴着鱼骨,这样才不浪费,也没有鱼刺。
然后把鱼肉慢慢地放入绞肉机里,再拿来一个大盆子,放在绞肉机下面,绞完之后还需要绞两遍,反反复复要绞三遍。之后再转移到更大的桶里,加上一应香料,拿出专用打鱼糕的机器,插上电源,把机器的末端伸到大桶子的底层上一点儿,按一下按钮,机器的下端就飞快地转动,犹如挣脱��绳的野马。
打完后过5分钟,找来蒸鱼糕的格子,铺上裁剪好的桌布,格子上有洞的地方同样在桌布上也要用签子对应地扎出洞来,之后放入打好的鱼糕,用开水蒸45分钟后,拿出来浇一层鸡蛋黄,再蒸5分钟,此时的鱼糕就可以热腾腾地出锅啦!
揭开盖子,鲜味扑鼻而来,嘴馋的我常常忍不住偷吃。
逢年过节,餐桌上总少不了鱼糕这道菜,切成薄块的鱼糕,有着各种搭配。
大人们也总是会说,“鱼糕一定要吃啊,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鱼糕,不仅是家乡的独特美食,更是我们这个“鱼米之乡”的精神饮食。
坐在椅子上,回首过往,原来我竟然有这么多件作品,但最让我感到自豪的,莫过于它。
寒风呼啸,坐在教室里的我瑟瑟发抖。老师微笑地走到了讲台上,布置了周末作业:“回去之后你们用生活中用完的废物做出一个作品,星期一拿到学校来,学校会按照作品相应的价值颁发奖状。”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鸦雀无声,抓耳挠腮,怎么做这个作品呢?当然我也不例外。
回家后我沉默地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似乎在向天花板要答案。在一旁做家务的妈妈看到我放假了还闷闷不乐,轻声地走了过来,问道:“怎么了我的小宝贝?放假了还这么不开心?”我懒懒地回答道:“唉!别提了!老师让我们用平日用过的废物做一个作品,我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呢!”睿智的妈妈第一秒就想到了,“做个火箭如何?正好你喜欢玩火箭。”“这个主意真实妙极了!但是,妈妈你能和我一起做吗?”“可以,我协助你。但你要记住,万事靠自己,不要用别人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心灵,不要用别人的棉袄,来温暖自己的躯体。”
太阳公公下班了,但月亮姐姐会替太阳公公上班的。妈妈和我忙里忙外,找到了一堆有用的材料,看着这些材料,我信心十足。
首先我们得做火箭的基座,我和妈妈分工合作,我找出深灰色的卡纸,在妈妈的指导下,用剪刀剪出了基座,不一会儿一个像模像样的基座就完成了。后来我突发奇想,不如做一个透明的火箭,里面装个人?妈妈同意了我的想法,于是乎,我找来了矿泉水瓶,在妈妈的启发下,剪出了火箭的身子。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妈妈的头脑。我一鼓作气,用幼儿园所学来的本领,成功捏出了一个人物,手上拿一块牌子,上边写着“记得废物利用”,寓意着生活中的废物可以重复利用。经过一个晚上的刻苦,“矿泉水瓶火箭”诞生了!望着这个火箭,我们幸福地笑了。
后来在学校的颁奖典礼上,我和妈妈的“矿泉水瓶火箭”荣获了二等奖!没有得到一等奖,我有点灰心。可妈妈非常高兴,他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这么有上进心,是妈妈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愿你不忘初心,我心足矣。”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每一个生命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这种巨大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要想充分发挥出潜能,那就必须专心、专注的去做每一件事,更为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热情与激情般的全力以赴。我把火箭和奖状放在墙上,贴在一起,每每回到家看到这个作品,都会有勇气拥抱生活,笑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