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风声、流水声,声声入耳,声声都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曲。
听,那是雨声。如花针、如牛毛、如细丝的蒙蒙细雨一滴滴落在梧桐叶上,轻飘飘,软绵绵的,不一会儿,梧桐叶上便滑下了一粒粒晶莹的雨珠,如断线珍珠一般,“啪嗒”一声就摔碎落在地上,就像士兵拿着枪往地上发射子弹的声音一样。
听,那是风声。微风吹皱了一湖碧绿如镜的春水,泛起一丝丝水波粼粼的涟漪。水中也不平静,“咕噜咕噜”,鱼儿们欢快地吐着泡泡,好像在开泡泡派对。暴风雨就要来了,狂风吹在树上,发出“呼呼”的声音,大树仿佛在说:“狂风,别吹了,我快要倒了。
听,那是流水声。小溪像温柔的小姑娘,“叮叮咚咚”的声音就像美妙的琴声,不时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陶醉。奔流的大河则像粗犷的汉子,“哗啦哗啦”的流水声音,好像一个人在奔跑。
听,远处的小动物们也来了。深夜里,如果你侧耳倾听,可以听到“嗷—呜—嗷—呜—”的虎啸声,吓得沉睡的小动物们都被惊醒了。细心聆听,耳边传来远处青蛙欢快的“呱呱”声。还有两只麻雀的交谈声,它们好像在分享今天发生的趣事。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音乐家,它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弹奏美妙动听的乐曲。
“叮叮!”端午节的钟声打响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我特别兴奋,因为又可以边吃粽子边看赛龙舟了。
我们吃的粽子是自己做的。我和外婆先去市场买糯米和包粽子的叶子;买回家后,我便把肉和蛋黄放进粽子里;接着把粽子包进叶子里,并包成三角形;最后再把生的粽子蒸熟。这样,香喷喷的粽子就出炉了。
我们拿着几个粽子去江边,看见江畔站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原来江面上横着五条“龙”,期待已久的赛龙舟马上就要开始了。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运动员们便卖力地划起来,鼓声震耳欲聋,但鼓手们还是表现得很淡定,仿佛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声音。
我刚想拿起粽子开始吃时,却不小心手滑了,粽子便滚落到江里。我可惜得直跺脚,妈妈却表现出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这让我有点奇怪,妈妈平常可是最节省的了。我问妈妈这次为什么不在意,妈妈说“粽子最初就是用来在端午节投入江中祭奠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人们之所以把糯米包在粽叶里,是因为不想让鱼虾把给屈原的祭品吃掉;之所以赛龙舟,是为了把鱼虾等赶跑,不让他们来吃屈原的尸体。”
我的心怦然一振,以前我虽然知道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听说他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投江自尽,也知道《离骚》的大气磅礴。但我却不知道,人们竟然这么喜爱和敬重这位诗人,在他死后,还要赛龙舟、包粽子来纪念这位诗人。我想,正是因为屈原的才华和爱国情怀,才让他这么受大家爱戴,我们纪念的不就是这些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这些历史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