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声,最后一个泡泡也破掉了。妹妹眨巴着她圆溜溜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姐姐,我还想看泡泡。”可是泡泡水用完了,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可以自己做泡泡水呀。
于是我就跑去问爸爸怎么做泡泡水,爸爸上网查了一下,我就按照上面的办法,准备好水、洗洁精、白糖、纸杯、矿泉水瓶和吸管后,先倒好四分之一杯的洗洁精,二分之一杯的水,还有八分之一杯的白糖,再将水倒入矿泉水瓶中,将白糖倒进去,洗洁精也倒入其中,用吸管将瓶子里的混合物搅拌均匀,泡泡水就做好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吸管,蘸了一下泡泡水,然后轻轻地用嘴巴一吹,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出现了,在阳光下,好像涂上彩色的颜料,在空中飞舞,有些着地之后,像一个个玻璃球。“哇,成功啦!我又可以吹泡泡给妹妹看了!”我兴奋地大叫,妹妹也高兴地踹着她的脚丫。
吹着,吹着,我突然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加白糖呢?妈妈查了一下,原来,糖是有机大分子,结合力很大,加过糖的泡泡水具有更大的表面张力,可以吹出更大的泡泡。
哦,做泡泡水不仅让我和妹妹玩得开心,还让我学到了知识,这个实验真有趣!
花开一季,亘古留香;执笔一段,青丝成往。
浮世三千,或许相遇,才是最美好的幸运。
——题记
忙碌的生活从不停下它的步伐,偶有闲暇时刻,只是怀念那杯外婆亲手煮的茶,和那暖人心亦醉人心的茶香。
外婆的茶是自己亲手制成的。小时候回家,常见外婆忙于制茶,我虽不钻研于此,却也略知一二。采茶、晾茶、走水、浪茶、炒茶、揉捻、捡枝、烘干……普普通通的茶叶,是时间的沉淀,更是匠心的凝结。
然而,真正费心的,是煮茶。一杯好茶,不仅是茶叶,取水更是要讲究。平常的白水,激不出茶香;唯有山泉,才能诱出茶最本质的韵味。
温杯洗茶,外婆做得细致认真。茶叶得水的滋润,渐渐柔软舒展,轻轻舞动,浅浅的橙色晕染着一壶碧泉,渐成明黄。
茶香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浓郁起来,不久,便飘满了整个屋子。
小时候我不懂茶韵,只是闻着香味想喝罢了。外婆总是笑着轻轻点一下我的额头,递来一杯茶。当时只觉好喝,却不知如何品茶,每每想再讨一杯时,外婆就摇头拒绝了:“心若动,茶便是饮品;心若静,茶便为境界。”外婆凑着杯沿抿上一口,又好似感慨一般道:“水离了茶,终是浅白;茶无了水,就只成空谈……两者能够相遇,可谓幸运呐!”
我不理解外婆的话,却眼馋那杯茶,之后也就学聪明了,不再一口饮尽,而是小抿一口,含在嘴里过一会儿才咽下。时间长了,倒也能品出一些茶的醇香来。
一千多年来,中国人在一杯茶中感悟着人生。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创造了点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
生普的苦香,熟普的醇厚,绿茶的清淡,花茶的芬芳,红茶的馥郁,无不令人陶醉。
可惜的是,如今再想喝到这样一杯茶,难了。
外婆逝世之后,我也喝过不少的茶,却再没有一杯带着熟悉的清香。外婆的那一杯茶,似乎仅存于回忆中了。
我放下茶杯,口中泛着苦涩的茶久久都没有咽下。
望着手中一如当初精致的瓷杯,我突然懂了什么。能与外婆相识,能与那杯茶相遇,不知是我人生中多大的幸运!
茶是水与茶叶的幸运,也是我与外婆的幸运。我不懂茶,只知道那每一个品茶的寂静午后,都是一个美好的小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