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丽脱俗,光彩照人。你是李清照,人如其名,令我无比痴迷。
梦中,我隐约看见了你的身影,你姣好的面容微红,眼波流转,朱唇轻启,笑着轻吟一首小词,以表你那满怀的愉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忽地,你回眸一笑,不经意间拨动了我的心弦。
你巧笑倩兮,邀我一同作词。你思念着你的溪亭,而我忆起了我的水乡。“常记江南日暮,觉醒方知异处,尔在观何物?风雨兼程无阻。何故?何故?吾念水乡如故。”
是你,让“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得到了印证。你是一代女词人,多少人因你而改变了对女子的认知。都说你是婉约派代表人物,可我却从你的词中读出了豪情满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靖康之难,国破,家败,夫亡,但你并未因此而颓废不振,反而执笔落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在感慨:“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不难看出,这不单是你个人的悲叹,而是道出了成千上万渴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虽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你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你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g土”。你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寄寓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才华盖世是你,气节高尚是你,洒脱不羁是你,你,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我的外婆是一个爱操心的人。
因为住校,周末才能回家。而每次回家后,总要先接受一番“拷问”——“哎哟我的乖乖你可回来了!”先是甜蜜的问候,让我倍感温暖;接着就开始“审讯”:“你看你,又瘦了!是不是在学校不吃饭啊?不要舍不得花钱,身体最重要啊!……哎,还打喷嚏!叫你带一件厚毛线衣你又不带,看吧!感冒了!”然后翻出各种药片、口服液。直到我耐着性子告诉她我在学校吃的比男生还多,打个喷嚏只是因为鼻子突然痒,她才肯罢休。
你看到的,就是我的外婆对我的“拷问”。每周一次,周而复始。听妈妈说,外婆年轻时独自闯荡社会,下海经商,做事麻利,为人慷慨。如此风风火火的一个人,到了晚年,怎么就变得这等��嗦?我望着外婆满头银发,皱纹横在她的脸上,百思不得其解。
最可恶的还不止这每周一次的“拷问”,而是那周日早晨的“交响乐”。周末回家当然想趁机睡个懒觉,可总是睡不成。外婆一大早就开始操心午饭,去菜市场拖了一车子的菜回来,“哗啦”一下开了门,又“砰”的一声关上门,趿拉着鞋,鞋底上的小石头与地面摩擦出“呲啦呲啦”的噪音,好不容易安静了一会儿,忽然又出来传来震天响的“咚咚”声,一声比一声活泼,好似那发出声音的人正兴致勃勃地演奏一首音乐。我已无心睡觉,打开房门有气无力地走向厨房。外婆看到我,惊讶地问:“这么早就醒了?”我点点头,心里想着,还不是被你吵醒的。“再去睡会吧。”外婆慈祥地摸摸我的头。我不好再说些什么,可是以后每个周日早晨,这“交响乐”总是准时响起。我终于忍无可忍了,在又一个嘈杂的早晨,我走进厨房。
“外婆,你能不能不要那么早开始做饭?真的很吵啊!我每个周末都不能睡懒觉,你从来都不知道!”我大声吼着,把心中的怒火宣泄出来,感觉舒畅多了。外婆好像被我的怒气吓到了,呆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一旁灶上的锅正冒着白烟,砧板上的肉富有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许久,她才憋出一句话:“啊……吵到你了……可是汤现在不煲就来不及了……”“那就不喝汤!”我粗暴地甩下一句,扭头回房间了。
回到房间,我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点。烦人的声响没了,窗纱被风轻轻撩起,拂过我的脸庞,毛毛刺刺的。我不禁对刚才自己的言行有些后悔了,毕竟她是我的外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操心也好,��嗦也好,噪音也好,出发点都是对于我的爱。想到这里,我站起身,再次走进厨房。
外婆背对着我,小心翼翼地切着肉,尽力不弄出一点声响。汗珠从鬓角滚落,滑到脸颊上,在皱纹中汇聚。我轻轻抱着她,外婆手中的刀顿了顿。我轻声说道,外婆,我想喝您煲的排骨汤。
她笑了。
窗外的风铃叮叮当当,宛若幸福在鸣唱。外婆,我真想对您说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