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爱无处不在,比如妈妈为你做饭,爸爸的问候……
每天,妈妈都早早地起来为我们做菜,晚上都会给我们洗衣服,洗碗……把所有家务事做完以后才会睡觉。每次看到妈妈,都是她在做事情,一天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
虽然妈妈很忙,但是她仍然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记得以前,我身体不舒服,妈妈看到以后就会问我:“你是不是头晕?”我说:“不是,是头很痛。”妈妈听了以后就会带我去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检查以后说是感冒了。先给我量了体温,结果是39。9度。再给我打针输液。
我以为这样就没事了,没想到医生又给我开了一大包药。这时,我想:只不过是发烧的温度高了一些,怎么打针了还要吃药啊?回到家了妈妈问我:“现在还疼吗?”我摇了摇头。妈妈这才放下心来。
爸爸在外地务工,难得回来一次。所以每个星期都会给我们打几个视频电话,除了问我们过得怎么样以外,还会叮嘱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缺什么他就会给我们买什么。
我的爸爸妈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我,爱我,我也爱我的爸爸妈妈,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夜阑人静之时,捧一籍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轻声阅读。唇齿轻启间,心潮起伏,禅意芬芳。
毕淑敏说,人的一生需要为自己修建三间精神的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安置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有了这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的心灵才能有了真正的依靠。当柔光轻掠过“第三间小屋”时,寂寥空灵中,飘荡着悠远宁静的思绪。
尘世纷扰,喧嚣熙攘。多数人只盘旋在生活的表面,盲目地忙碌着。我们会苦恼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徘徊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被诸如此类的迷雾困扰着,渐渐迷失方向,也迷失了自我。时而快乐,时而忧伤;时而上升,时而坠落。大家在意的,往往只是世间万物的价格,却常常忘记了那些看不到的价值。没有了呼吸,再盛大光耀的人生,亦不过是坍塌的高楼,徒留一地瓦砾残垣。
光影如露,日影如飞。记得有人说过,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就可能一辈子也做不了了。那么,我们能否真正的为自己活一次呢?这个奇妙的念头,于不经意间哗然绽放。单单是指你这个个体,这个独立的生物,抑或是对初三的我们的共勉。
合上书本,蓦的,我想,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时,我该如何度过?是绞尽脑汁的纠结于那些尔虞我诈,还是轻轻打开尘封的心灵,想想自己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么?伴着绵长的回忆,我写下一条又一条愿望:去弹一次钢琴;去海边漫步;出国旅游一次;登珠穆朗玛峰;街头唱一次歌;写一副让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学习古筝;坚持健身;为父母洗一次脚,并对他们说一句久违的“我爱你”……
奇怪的是,平日里那些常常纠缠于心,令我们为之烦恼、为之困扰的事,诸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房子平方米的大小、存折上数字的多少,等等,在生命的清单上,却是一个也没有。滚烫的泪,被手中这张沉甸甸的白纸惹下来。
原来,我们一直为之花费心思、花费时间的事,也没有那么重要啊。而我们所忽略或是耽搁的,在生命最后时刻,才如惊涛骇浪般一涌而出。万般纷扰霎时间皆如飞尘狂坠,方使得那些迷茫的人儿啊,悬崖勒马,如梦初醒。
微风悠闲,流云自在。一别尘埃,菩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