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岁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化,但它永远不会消失,而会以另一种形式永恒地留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欢笑的岁月
欢笑的岁月如一串如铃声般清脆动听。
“二十四,二十五……好,再跳一个!”操场上跳跃的身影和高高甩起的马尾辫,是岁月的身影,跳绳时的欢笑声如歌一般,永久地回荡在我的心弦。
奋斗的岁月
毕业考的前一晚,我端坐在书桌前,鹅黄色的灯光与贴在墙上的成绩线相辉映,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我死死地盯着那忽上忽下的成绩线与我近期从95分以下到80分的成绩,心中很是沉重。我明白,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小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必须用优异的成绩去拼搏,去保住自己的地位。我心想:最后一次小学的大考了,必须拼一把了!
翻开一册册厚厚的书本和讲义,不知不觉中,脑门上冒出了一层细汗,顾不得擦,又翻开了下一张讲义……“嗒、嗒、嗒”秒针走路的声音与翻书声交杂在一起,更显出房间的安静。不知不觉中10点30分了,我伸了伸懒腰,匆匆洗漱睡觉了。
考场上,我端坐着。在试卷上作答,皱着眉头,生怕看错了题目。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奋斗的岁月,如一首励志的歌谣,反复拨弄着我的心弦。
悲伤的岁月
“啪”一个巴掌甩到我的脸上,火辣辣的疼。“我辛辛苦苦挣钱让你去上各种补习班,你就给我考86分!就以你这成绩,排在倒数几名了吧!你还有脸回家,我要是你,就没脸回家……”妈妈批评的话语,如同针一般扎在我身上,让我痛不欲生。
悲伤的岁月,是一首悲痛的歌。
岁月如歌,岁月的歌声,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间,激励,鞭策着我。
在这个科技文明时代,生活节奏凑得密麻,让人透不过气来。当我们以键盘轻敲文字,淡去的是汉字的挥洒激昂;当我们以时尚包装自己,忘却的是汉服的庄重;当我们以快餐满足食欲,抹掉的是汉食的甘美。
时代更替,人们不断迁徙,而汉文化在传承了五千年后归于宁静,点滴中传承。
汉字巍巍,疾书恢弘,是文化的烙印。汉字自炎黄二帝时开始传承,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篆、隶、楷、行、草等等,这些优美的线组成了中华最引以为傲的文化,像是烙印一般的印在身上,直达骨髓。它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秀美,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悲伤,更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细水长流。在这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弹指千年的更迭中传递。
汉服袅袅,轻逸悠然,是文化的灵魂。自古汉服便是汉文化的命脉之一。社会的繁荣昌盛、思想的万流汇宗、艺术的进步发展以及科技的发明创造都蕴于其中。汉代曲裾、唐制齐胸襦裙、对襟襦裙、袄子、褙子、晚清旗袍等等,它们是美的表现,更是工匠的技巧展示:纺织、绣工、染色道道工艺,层层辛劳,织就霓裳羽衣。这不是现代的休闲装可以替代的。汉服的庄重、典雅不仅在于衣,更有饰、帽、履等。在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弹指千年的更迭中传承。
汉食醇醇,饱溢清香,是文化的皈依。在中华文化中,吃是尤为重要的一项。而现在的菜系更是多样:粤菜、川菜、湘菜、扬州菜系等等。更有以中药材入膳,用时间熬制汤水。不仅口味极佳,连营养价值也极高,非快餐所能企及。而我所能见最为庞大的一种饮食习惯,莫过于广东人吃早茶。没错,就是吃早茶,干蒸烧卖,虾饺皇,冬瓜蛊这些极为常见,最为值得一说的还有各种老店,他们古雅淳朴,亦在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弹指千年的更迭中传承。
汉字、汉服、汉食,这些不过是汉文化的冰山一角,经过五千年沉淀洗刷的汉文化,在更替十分频繁的今日,淡去了她的浓妆艳彩,仅为晨露中的处子,悄然静谧,亦幻亦真,映于叶畔,亦如宝石灼灼然。
科技是一种生产力的进步,带给我们物质的享受,也给我们机遇,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作用日新月异。但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些东西不可磨灭。那是根,是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