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于八年前。
我至今还记得六岁的我,看着表哥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在视窗七的命令指示符中敲出一行行代码。“徐琛——”充满机械感的两个字的声音从耳边划过,我睁大眼睛,不知道电脑还能这么玩。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我一脸享受地穿梭于巨大的键盘之中,黑色空间内绿色字符串肆意掠动,似乎在弹奏一首优美的曲子。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知道这叫做“编程”。在我的央求下,妈妈同意给我报了一个编程班。第一次上课,我便被震得不知所措。薄薄的讲义上印着满满的英文字母,旁边的中文翻译同样让人一头雾水。生存周期对象,布尔函数,单双精度……每次课我都早早到达,面对显示屏上那一串串看似毫无意义的字符,如大海捞针般地在屏幕上一行行一列列搜索,构思、敲击、下发指令。伴随在耳旁的往往是一声清脆的警示——“函数未定义”“目标未指示”。黑底绿字,游动着蔓延着,我努力地探寻着,追逐星点萤火之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里的课程渐渐增多,渐渐地我变得有些不耐烦,也记不住老师说的每一个注意点,对编程的热爱似乎已逐渐淡去。提示框频繁出现,令人厌烦地,一遍一遍提醒着我,“矛盾”层出不穷……终有一天,我合上了这个伴随我四年的“朋友”。光芒消逝,一切重归于黑暗,而且一关,就是四年。
我以为我早已遗忘了它,遗忘了那最初的热衷。
直到一天,我偶然在一堆一堆资料与草稿中发现了它。拂去上面覆盖的厚尘,接上电源线,LINUS系统的标志闪烁着,上面的企鹅图案向我招手,纵情地笑。
鬼使神差般,我的手自动在键盘上滑动,显示屏上的字母不停延伸,充满整个屏幕。我估摸着敲完最后一个字母按下了ENTER键。嗡嗡的机器声中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的名字。阳光穿过窗台,撒在了书桌上,光芒落满整个房间,正如感动腾起整个心间。
恍惚中我像是在做梦一般愣住,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同的年龄,相同的记忆。
我这才知道,原来并没有忘记它,从来没有。它就是我最初为之着迷,我心之所系呀!原来我当时放弃他的理由和原因全是借口,我并没有理由拒绝它的。
我合上了它,轻轻地将其放在桌上,径直走出了房间,拥入了那满屋阳光的怀抱。因为我已知道了,无论是我,还是它,十四岁,会是个崭新的开始,或者说是延续,学习的新开始,热爱的延续,坚持的延续。
“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竹笛老师了,我会教你用竹笛吹出美妙的乐曲。”身穿白色短袖衬衫,其貌不扬:这就是你——我的竹笛老师,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每次上课时,你都会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就好似一张薄面皮“摊”在椅子上。我见你似乎没有在听,也就松懈了下来,这时,你就会像被烫了一下似的跳起来说:“不对,这句的情感不对,要有一种‘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艰难”抑或“这剧的感情也不对,太欢快了,要吹出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这句要吹得生机勃勃,就像‘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一样明媚”,在批评我或者为我讲解时,一句句贴切优美的古诗从你口中绽出,而我只需要在脑海中想象着诗句描绘的画面,便能把曲子吹得八九不离十了。你这博学既令我知道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也让我深深得为你折服,更带领我走进了一个个神奇悠远的意境之中。
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是,你并不会去强行要求我去吹哪首曲子。因为你认为那样会影响我对竹笛的兴趣。你常常给我听几首曲子,让我从那几首曲子选取一首作为练习曲。因为喜欢,所以我也练习得格外带劲。每当我练习自己喜欢的曲子时,在你的讲解下,我都会感到自己离开了繁华嘈杂的大都市,来到大自然中,超凡脱俗,潇洒自在,飘飘如仙……从此,我感受到了那种境界,喜欢上了竹笛。
但是我真正走进你是从那件事以后。那一次,我被邀请登台演出,演出的谱子并不是我喜欢的曲子,练习的时候,让原本就紧张的我更有了几分烦躁。此时的竹笛在我的手里不是一根灵活的魔法棒,而像是一根笨拙的烧火棍。之前的灵感和境界烟消云散。我吹出的只是一个个连贯的音符,丝毫没有感情。而此时你口中报错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正是盛夏,树上的知了也在叫着,我心中越发烦躁了。就在这时,你叫停了我,给我讲解了这首曲子的意境,然后你拿起你的竹笛对我说:“我给你吹一遍,你可以细细地品味。”起初,笛声只是低低的,有些忧伤的声音,仿佛一个人在找路,渐渐地,声音便大了,我感到眼前仿佛豁然开朗,有小孩的欢笑声,老人的聊天声,妇女招待客人的声音……都是那么无忧无虑,好一派世外桃源!声音又渐渐地变小了,仿佛那个人要远去了;最后,声音嘎然而止,让人分不清这是梦还是现实……听这首曲子,我就像《桃花源》里面的渔夫,感到事情仿佛近在眼前,又如南柯一梦……这时,我才领悟道,原来对竹笛的热爱,对笛声意境的领悟,才是你要教会我的,才是有无论什么曲子都能演奏好的源泉。
现在,我站在台上,享受着掌声的肯定与赞美。此时,我也终于走近了你,体会到了你对竹笛的热爱,体会到你为了培育学生付出的努力,是你点燃了我对音乐的热爱、启发了我对音乐意境的感悟,谢谢你,我的竹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