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眼泪就禁不住流下来。进而,童年的那段美好时光也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孩提时代,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都可以听得到各种虫子悦耳的鸣唱。当然,唱得最欢最动听的便是蛐蛐儿了。
我总是蹑手蹑脚地踱近草堆,吃力地翻开一块块大石头,借助手电筒刺眼的光,便发现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拼命地向四面八方逃窜。我瞄准一只,小心翼翼扑上去一捂,它便再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了。接着,我就赶忙把它装进玻璃瓶里。
跟小伙伴们一起斗蛐蛐儿是再有趣不过的事,我学着蛐蛐儿东看西看的样子,逗得他们哈哈大笑,我们玩得别提有多开心了。
闷热的夏夜,我总是跟小伙伴们一人搬一个板凳相约去老柳树下乘凉。外婆没有多少文化,却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尽管有时声音是沙哑的,我们也百听不厌。每到精彩的情节,我和小伙伴们就兴奋地鼓起掌来。一阵阵凉风吹来,原本蜷缩的柳叶就舒展开来并饶有兴致地跳起舞来,好像也听懂了外婆的故事。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为我放好蚊帐,为我摇着蒲扇。每晚都能在外婆的故事中入睡,我感到好幸福好快乐。
又一个夏夜,白色的月光依然柔和地投射在水面上,风依旧亲切地拂过我的脸面,然而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
童年就这样离我远去了,但每每想起,童年又会重临于我的心头……
现在的家长,评判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竟然是听不听话。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着谁家孩子听话,谁家孩子不听话。而我的父母却恰恰相反。
我爸妈希望我淘气一点,因为我平时太安静了。好,那我就淘气一点。这下可倒好,我竟然被老师训斥。究竟要怎样掌握两者之间的度呢?
爷爷还经常让我有自己的主见,他也责怪我太听话了。唉,真烦。
但那天,我在接受了妈妈的教诲后,我似乎明白了……听话固然是好事,但那些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对我们的前途命运有阻碍的话,我们是不能听的,尽管说这些话的人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他们倒不会故意让我们各方面不好,有可能他们也是受害者,这可能跟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我们要有甄别是非真假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言听计从。
假如有人告诉你,你别去学习别再奋斗了,怪累的,趁年少年轻尽情地放飞自我吧,你可千万别照做。做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当你不赞同别人的处事方式和决策时,你要学会勇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必要时要去反驳。不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去做什么。
那次,我们五人小组合力制作“迷你拉力车”。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一开始就错了。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导致拉力车无法正常运作,只能以失败告终。原来,小张早就熟悉制作流程,可他没有主见,竟鬼使神差地跟随我们的步调走下去,真是悲哀啊。
作为孩子来讲,听话是必须的。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毕竟他们不会害咱们。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有发言权,而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低头走下去。这样。跟行尸走肉还有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