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都是团聚时刻。中秋节,我和奶奶一起包了饺子,家人们一起聚餐,非常开心热闹。
除了团聚之外,我想记录的是中秋节的特别之行。
我们和朋友两家人去了地道纪念馆和阎锡山故居。西河头地道纪念馆的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的很详细,我们听得也很认真。纪念馆收藏着很多关于战争时代的照片,不禁让我联想到当时的情景。
之后,我们去体验了一下战争时代用的地道。通过一排长长的梯子,我们进了入口。里面真的好阴凉、好黑暗、好狭窄、好细长啊!还有很多分岔路,都是通往各家的通道。接着又走下了楼梯,走了一会儿脚下有一块木板。你们知道吗?这块木板的下面是一个很深的陷阱。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走过木板,顺着通道一直走啊走,走啊走。一路都很窄,小孩儿都得低头,更不用说爸爸们了,他们还得弯腰。啊,亮光,终于走到出口了!我松了一口气。
地道既凝聚了战争时代的村民智慧,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也打败了敌人的攻击。
下一站,我们参观了阎锡山故居。
希望长大后,我能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知识。
中秋之行,让我渡过了一个既充满知识又有教育意义的假期。
金秋时节,是果子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石榴红满院子的季节。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家乡的石榴红了。小姨发过来几张照片,院子里的石榴树,枝连着枝,叶挨着叶,簇拥着连成一片。翠绿的叶子下藏着红彤彤的石榴,它们好像害羞的小姑娘,用叶子遮住自己,只露出半边小脸。石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分享着成熟的快乐。
几天后,我收到一个大包裹,原来是石榴。石榴圆圆的,肥嘟嘟的身体上戴着粉红的小皇冠。它并不是全红的,而是一块红、一块黄、一块绿,像个调色盘那么多彩。仔细看,外皮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斑点,爸爸妈妈说那是成长的痕迹,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才是真正的成熟。拿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沉甸甸的,所以才叫石榴。
我迫不及待地想剥开石榴,可是它的皮又硬又紧,牢牢地保护着里面的籽儿。我先用刀围着小皇冠划了个圈,把它取掉,接着沿口子往下划,把石榴分成四瓣,最后用力一掰,石榴张开了。每一瓣石榴都有一层又薄又软的皮相隔开,里面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好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镶在凹凸不平的房间里。它们前呼后拥地挤着、抱着,散发着香甜的味道。禁不住诱惑,我用手轻轻一抠,汁水从饱满的石榴籽中流了出来。我伸出舌头舔了舔,哦!那滋味是多么的甜美!
秋天来了,石榴红了,石榴籽儿的汁水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