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给后人留下的千古名句。但我却更认同王勃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今天,赵老师就领着我们一起欣赏了夕阳那独特的美。
渐落的夕阳,虽没有日出时那朝气蓬勃的力量,却也在这即将落下之际,也射出绚烂的光芒。
赵老师一声令下,几十个小脑袋争先恐后地凑到窗户边。只见散发着金光的夕阳已经将天空和云朵染成淡粉色和明亮的橙色,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云。
几朵云环绕在夕阳周围,夕阳好似一只金色的大眼睛,在即将离别之际再次俯视它照耀一天的大地。
夕阳抚摸着周围的景物,把大厦变得金碧辉煌,把那毫无生气的土堆变得好似披上了金色的披风,把大桥变成一座美丽的金桥,桥上的车也变成金色,那是夕阳绚烂的颜色。
这时,一辆火车驶过,那火车也变成金色,那绚烂的颜色,使人看不出火车原本的颜色。
夕阳渐渐下沉,周围景物上的光晕仍那么耀眼。天空中又覆盖了更多大片的、美丽的橙黄色和粉色。美丽的天空,朦胧而又清晰。
夕阳渐渐下沉,将自己的一半埋在了彩云之中;虽然只剩下一部分,却好似比初始时更加绚烂、耀眼,仿佛把自己余生的光辉全部展现出来。渐渐地,夕阳消失了,但天空被点亮了,好似一潭秋水,在夕阳下生辉。
夕阳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但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黎明的开始,太阳将又会朝气蓬勃。
让我们在夕阳留下的粉红色的余辉中等待月亮的出现吧……
白鹭是一种美丽的动物,高贵、典雅,很是讨人喜爱。高高的羽冠以及那长长的胸饰性羽像老人花白的胡子。体长约为六十至七十厘米左右。喙有四到五公分。长长的翅膀超过了尾端三十毫米,飞起来如披了一件梦幻的婚纱,实在是美丽至极。
白鹭虽然怕人,但却又十分亲近人类。田间地头、丘陵山地、沼泽湖泊、海边沙滩在人类生活的场所常能看到它们雪白的身影,荒山野外的无人区很少有白鹭活动的踪迹。这可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很少有猛禽或猛兽出没,人类的活动在客观上保护了白鹭。白鹭栖息系列的地方一般都靠近村庄,而且还特别近。它们每年从三月开始随着暖湿气流从南方往北迁徒,四月份开始进入繁殖期。这时候白鹭会组成十几只的小组,多时可达三百只的大群。在繁殖期,白鹭身上会长出黑色的蓑毛;平时脸颊裸露皮肤为黄色,会变为蓝绿色;平时黄色的喙会变成黑色;平时黑色的腿会变成黄色。然后白鹭会在紧靠沼泽湖泊的村舍旁边选择一处背风向阳的地方聚集筑巢,强壮的大白鹭会选择在树林中最高大、视线最好,最安全的树冠上安家,弱小一点的只能选择差的位置安身。
白鹭是集群生活的,为什么群居呢?原因有两种。其一是因为更容易依靠同伴获取食物资源。白鹭群居有利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它们的觅食提供便利条件,尤其在它们的哺育季节,要想填饱雏鸟的肚子,更需要较多的食物;其二是因为群居有一种适应性的保护行为,这样有利于它们更早地发现敌情,互相报警,并及时躲避,当危急情况出现时,任何一只白鹭发现后就能发出警报,从而让其他白鹭避免外敌的偷袭,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概率,不仅是白鹭,这也是其他鸟类经常群体居住的原因之一。
白鹭经常和朱�q集体生活在一起。是因为白鹭是一种视觉性取食的鸟类,通常用眼睛搜寻猎事。而朱�q是一种触觉性取食的鸟类。白鹭的警戒距离高于朱�q的,也就是白鹭可以更早的发现天敌。
白鹭生殖的最高配是一次十个蛋,但一般只下五个,因为要倾尽全力保证这一窝的成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