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是我们最普通的文具了,他没有粉笔松软,没有彩色笔绚丽。它只有像手指一样长,颜色也不灿烂,只有单调的几种颜色。
平时,铅笔总是静静的躺在铅笔盒里,看起来是那么没有用。在学生手里却是少不了的工具。学生用铅笔誊写每一个好看的生字。它是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桥梁。
写语文作业的时候,用它书写一个个生字;写数学作业的时候,用它演算一道道题目;上美术课时,用它勾画一幅幅图画;上音乐课时,用它记录一个个音符。
小小的铅笔拿在学生的手里可厉害了,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会儿变出一朵朵花儿,一会儿变成红红的太阳,一会儿变成广阔的草原,一会儿变成天边的朵朵白云……
刚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练字本和图画本。于是我经常拿着铅笔涂涂画画。铅笔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铅笔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从铅笔的生命里,我感悟到一个道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价值的多少。
回到您耕作的广袤田地里,迎面吹来一阵温暖的风,金黄的麦子在田间舞动,顺手抓一把麦穗攥在手中,我感受到了秋天的饱满。
悄悄来到您身边,见您娴熟地挥动着手里的镰刀,镰刀的刀刃在阳光下闪耀,一瞬之间,麦子们纷纷倒在地上。您挂满汗水的脸上全是丰收的喜悦。
午休过后,我跟着您再一次带上了您的那把镰刀,回到了麦地。您在阳光下的每一次挥刀,都让我感到无比的美,汗水滴到了土地上,您满是皱纹的脸上却依然挂着笑。我也模仿您的样子,挥动着镰刀向麦子舞过去,但是都被那强而坚韧的麦秆拦下。
我不理解,每一次我都按照你的方法去割,但为什么没成功呢?您放慢速度,耐心地教我弯腰,握镰,挥镰,一遍遍展示您熟练的收麦姿势,我认真地看着,模仿着。当我再一次尝试,麦子们纷纷落地。我抓起几颗落在地上的麦穗攥在手中,感觉饱满中带有丰收的甘甜。
您把麦子铺在了地上,我和您一起拿上了马扎,带上了手套,开始打麦子,您抡起��枷打麦子,先将麦穗统统打了下来,然后再一遍一遍地捶打麦穗。
那些打下来的麦子飞到了空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金黄,好似寻宝人找到的金币一般。
我也学您的样打麦子,但是并不顺利,每次都不能像您那样一次性打下来,掉下来只有那么几粒。看来真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谓是熟能生巧。
开始了最后的过程——扬麦子。您用一个面特别宽的铲子,铲起一铲子麦穗向空中扬去,多余的麦壳随着风飘散而去,落在地上的是金黄的麦粒。一铲,一铲,不知道您重复了这个动作多少遍,这一遍一遍背后的原因,就是为了那最后的成果……
如今,回老家的机会少了,每到麦子丰收的季节,我路过成熟的麦田,就会随手抓几颗麦粒放在口中,饱满、清香、甘甜随之而来,让我回想起您劳动的身影。
爷爷,您劳动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