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个奇才。他犹如潭中的清莲,稚嫩但坚韧。坐落尘世中历经苍凉,却依旧云淡风轻,一笑而过。他寄情于山水,淡泊名利,他听诉民生,不改初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会写字,会写词,会写诗的全能才子。
27岁发奋的苏洵在书海中找到依托,在书香之气中,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苏轼的传奇人生。二十一虚岁的苏轼第一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就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并收到欧阳修的赏识。应官后,苏轼虽得到较为高等的职位,但家庭的变故——双亲的相继离世,几年在家乡守孝。这也成为了他心中与现实的一道阻碍。这小小的曲折,却才是苏轼颠簸人生的开始。
回京上后,当发现王安石主持的新法使百姓受苦时,苏轼更加清楚的明白,人民的重要。这位文学思想上是巨人,但在政治官场上却如同不知世事的孩童般的鲁迅。怀着满腔正义在“任性”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几次被贬到苍凉之地再回调,回来又因难以忍受司马光等支持旧法的人的不法之举,夹在两帮人马之间动弹不得,却固执地将自己弄得遍体凌伤。最后被哪里荒凉贬哪里,留下无数潇洒的不朽之作后离开了这混沌人世。
苏轼的一生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不为过,但在尘世中巨浪和漫天黄沙没有乱了他的方向。他用常人难以估量的胸怀,释怀了多少难以接受的冤屈。在渤海群山中,他拥抱自然找到自己的依托,他或许任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官场的闪耀着致命毒液的人情乱线。但他所做的一切问心无愧。
他的人生没有多少传奇色彩,有的只是坎坷和荆棘,但他满腹的文学智慧流芳百世,将永垂不朽。
时间过得真快呢,转眼之间已经是七年级第二学期末了,即将迎来期末考,也代表这我们即将成为八年级学生。
段考已经考过很多次了,从第一次的四百多分逐渐上升到五百零五,在班里排名第四,年级排名一百多。我的语文成绩在一点一点地进步,但数学成绩却一点一点地退步,英语稳定在一百零几,综合科一上一下,总分到现在还没冲破五百零五,这一情况成为我疑惑不解的问题。
在一个星期五,回家之后,我把作业放在一边,玩起电脑来了。这一玩,两小时过去了,澡也没洗,作业也没动,就连书包也压根没动。当我玩得起兴时,爸爸拍了一下桌面,这一下,把我的意念从游戏里打回来了。我有些不满地说:“干嘛?正玩得起兴呢!”他说:“多少点了?该洗澡了喔!”我不耐烦地说:“等多一下,等我打完这一局先。”他拿过一把凳子,坐下来,说:“我和你谈谈。”他问:“你这次段考试多少分?”我回答:“五百零五。”他又问:“你是不是被卡在这个分数上了,第一学期时最高分是五百零五,这个学期第一次段考也是五百零五,这一次还是五百零五!你怎么回事啊你?”我的意念完全沉浸在游戏里,随便丢了一句“我不知道”过去。他带有一丝怒气地说:“这一次段考你的数学已经掉到三百多名去了,你至今还没有那么差过,你其实完全有能力考满分的,是你那种浮躁、马虎应付的心态害了你。因为你上次考了满分让你狂妄自大,所以才导致现在逐渐退步你知道吗?你上个学期是很有紧张感的,你知道吗?因为你上个学期不了解其他同学的实力,你担心会落后,所以才会加倍努力。但这学期,你已经了解哪些人可能会在你前面,哪些人会落后于你,所以你会放纵自己,你数学是班里最高的了,其他同学会以你为冲击目标,但你只能以自己为冲击目标,超越你自己,才不会给别人超越。”爸爸给的这番话,我思考了很多。
在上个学期,我是很有压力的,因为我知道在河实的学生一般不是普通学生,所以我会害怕自己落后于别人;但在这个学期,我基本了解同学们的实力,觉得自己已经算好的了,压力就逐渐消减,我变得懒散,所以我一定要加点压力给自己,我才能超越自己。
有时候,给一点压力自己,会对你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