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繁华早已落幕,你的美丽曾惊艳了全世界,却留给我们一座只能靠想象的宫殿,几代君王为你抛弃了科技,可你的美貌早已凋零在了梦境里。——题记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迎着阵阵微风,伴着阵阵细细小雨,我们来到了这享誉世界的园林。
古往今来圆明园的建立凝聚了几代帝王,无数位工匠人民的汗水,却毁于两位强盗之手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昏暗的天空下,我看到一具断壁残垣耸立在高台上,听同学讲解说,这就是西洋楼遗址,微微发黑的石快经历了烈火的沧桑,被炮火轰炸过的断壁和满地不规整的石砖见证着被她摧毁的痕迹。只有雕刻的看似精细的花纹依稀可见,似乎很脆弱又似乎很美丽。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感到深深寒意。一份对圆明园的惋惜在我心里波动开来,我不禁痛恨八国联军创下的滔天罪行又似乎对中国自身的狂妄自大陷入沉思。汲取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而且这种落后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实力的。
“西洋楼遗址”全为石头建筑,英法联军一把火无论如何也烧不成目前的样子,是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遭到了国内一些军阀、政客、官僚们的“掠夺比赛”,强拆强挖的进一步破坏,这种“兔子偷吃窝边草”的行为,比“英法联军”的火烧和后来“八国联军”的又一次破坏更可耻。
一世繁华早已落幕,你的美丽曾惊艳了全世界,却只留给我们一座只能靠想象的宫殿,几代君王为你抛弃了科技,可你的美貌早已凋零在了梦境里。
圆明园是用我们祖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可在我心里她充满了专治专横和贪婪腐败。她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永远的伤痛和伤疤。它的兴建,代表了皇权至高无上的膨胀;它的轰塌,彻底砸醒国民。她记录着中国的兴衰,她曾骄傲过,强大过,也曾被打败过又重新崛起过。
三、四月份,莺飞草长、柳絮纷飞的季节。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沐浴着柔缓的春风,出门散心。
小区的布局并不复杂,但还是有我鲜少涉足的地带。趁着阳光不骄不躁,我满怀着好奇,踏入了那块“神秘”的领域。这是由几栋高楼围成的一个小花园。在入口处,一层人家的栅栏旁,有整齐而灵动的夹竹桃枝;佳木葱茏掩映着的小块泥地上,有动人却高傲的月季;偶尔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还会有几株或粉或白、或含苞或盛放的玉兰……宽敞而平坦的红砖路两侧,余下的尽是有着浅浅淡淡的粉色的海棠。
花是春的灵魂。
海棠树已十分高大了,但姿态却各不相同。含苞欲放的,像怕生的少女,小脸红红;开得正好的,像正值妙龄的女子,亭亭玉立,毫不吝啬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快要凋谢的,像强作欢颜的妇人,纵然青春的美丽一去不复返,也仍昂首挺胸地站着,却再没有豆蔻年华的光彩……忽地吹起一阵风,海棠花瓣像约好了似的,开始优雅地在空中转着圈,左一摇,右一摆,直至轻柔地降落在地面。蓝天、绿树,还有空中无以计数的浅色花瓣,我仿佛被定格,静静地凝视着这无声又恍若隔世的一幕。若不是亲眼看见、亲身感受,我便不会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美好的画面,我竟有幸做了画中人。一阵清幽的香味扑鼻而来,在这一刻,我就这么无耻地败下阵来,甘愿被它征服。
海棠,与其它花有别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结果,片片陪衬的绿叶似乎从未凋零过。它的花瓣上,除了大面积的粉白,还有星星点点的粉红,像没抹匀的胭脂,为清丽的花儿添了几分妩媚。远远地望去,也许你只会看到一树海棠的杂乱无章;接近了观察,你方能体味到它的娴静与清高。远远地闻香,你不会在空气中察觉到它的痕迹;离近了拥抱它,你才会感受到它的韵味与芬芳,丝丝扣人。
我不知道别人对它的评价,但在我眼里,它从不服输,不许别人吹捧就能获得认可,不必殷勤献媚也可以博得应有的赞赏。它懂得矜持,因此只把自己的美献给用心对待自己的人。
在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春天,海棠不是最艳丽的,亦不是最清秀的,但它不骄不躁,不疾不徐,只是安分地守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它像漂亮女孩中最淡然的,但那是一种令人仰慕的优雅,有别于孤独。
有时候,我们不必说太多,因为成功与认可从不取决于油腔滑调。在复杂的世界里,我愿像它一样简单地做自己,默默付出——因为,上天从不辜负努力的人。
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跻身于那群被仰视的人中。未来不是未知,它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