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苍翠水徘徊,轻舟一叶笛声悠。”三峡人家里,碧水清波,悠悠竹林,鸭鹅嬉戏,一切无不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曼妙。碧波蓝天,白云飘飘,小桥流水,自得其然。一汪清泉,荡漾出我们欢快的笑脸;缕缕阳光洒在我们明亮的心间。
我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与之相应,另外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便是我们的“父亲”江一长江。流经三峡的滔滔江水滚滚向前,一去不复回,江面波涛翻滚,涛声冲天,就像一条青龙翻滚盘旋。它匿藏于崇山峻岭之间,见证着中国的兴盛,衰落与崛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竹林碧波,绿得纯洁,绿得无瑕,土家幺妹婉转而又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这幅三峡水上人家的秀丽画中。手撑油纸伞,脚踏小竹船,身穿艳红衣,款款笑深情。一抹红,就似一朵花,给这一片重重叠叠的山林墨影中增添了一丝活泼,一丝生机。
迎着微风,踏着石阶,在山林发出的沙沙的呼唤声中,我们一路向山上走去。在这此起彼伏的绿色中,山顶在向我们招手。三峡的山,翠绿、墨绿连成一片,时不时有几只蝴蝶在耳边掠过,再加上露水滴滴,更是为三峡之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之意。在绿色的山林间,有一抹像火焰一般的红,中间夹杂着几丝依稀可闻的哭声,沿着蜿蜒的山路,循着悲切的哭泣,一栋被红花绸缎装饰着的吊脚楼映入眼帘,三峡土家的一对儿女又要以哭嫁、抛绣球的形式,将二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对比翼双飞的蝴蝶。
三峡的山,三峡的水,都绿得那么纯洁,那么无瑕。碧绿的溪水映着蓝蓝的天,幽幽的竹林绿满山,勤劳的一代又一代的土家族人民,世世守护着这人间桃花源,他们自己也化身为朵朵鲜花,和着波涛滚滚的长江,伴着水平如镜的碧波,点缀着碧绿的三峡,融入那幅灿烂的画。
盛夏,烈日当空,一排排热浪铺天盖地地涌来,空气中的炙热仿佛被凝固住了,怎么也甩不掉,令人心生烦躁。
但这种感觉,在踏入天乐公园的那一刻,就被我彻底摆脱了。耳边嘈杂的车鸣声被过滤掉,只剩下树间隐隐的鸟鸣声应和着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啾啾”“叽叽”“沙沙”“哗哗”。听似杂乱,却暗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让人想起花瓣落入水中,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的情景。那一声声细腻而微小的鸟鸣,珍珠一般圆润丰满,又如桂花飘香,花不起眼,但馥郁的香气却在空气中浮沉、飘漾,令人无法忽略它的存在。树叶的沙沙声清爽干净,像是为映衬鸟鸣而存在,就像是此刻的蓝天白云,是为了陪衬公园里的美景而存在。
踩着石板路,拐过一棵大树,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平坦而空旷的草地在面前铺开,游人的欢笑声扑面而来。信步向前走,视野尽头有一座鸽舍,一个个白点立在屋顶上、立在树梢上、立在草坪上——那些是白鸽。“咕咕咕咕”的声音飘扬在风中,自由、洒脱、随性,像是蒲公英在空中飞舞,像是白云在天上飘荡。听着听着,我仿佛要“抟扶摇而上”,但真正飞起的不是我,是鸽子。养鸽人吹出一段婉转的口哨,一列鸽子便排着整齐的队伍飞上了天,它们急速拍打的翅膀传出“扑棱棱”的声响,厚重、沉稳、大气,使人想起一方砚台,想起一份沉淀千年的文化。这悠然旷远的意境感染着我的心。
水边,却别有一番情趣。有人在喂水中的锦鲤,那一片片红影拥着、挤着、闹着,水花飞溅的“哗哗”声,鱼儿扎入水里的“咕咚”声连成一片,这大合唱并不嘈杂,并不使人生厌,像是灿烂的向日葵,又像是小孩子活泼的笑脸,令人心生愉悦。
我缓步前行,流连于公园内,抛却一切杂念,侧耳倾听公园内的美妙天籁,只觉得神清气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美不仅只有眼睛才能欣赏,耳朵也可以。生活中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敏锐的耳朵与感性的心灵。遇到美,未必只能说:“看,这儿真美”。我想,我还可以说:“听,这儿真美!”
您听……天乐公园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