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现在是“各扫门前雪”。谁还会去管那么多闲事,给自己惹麻烦,而我在网上却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在一个红绿灯的路口,女人看见一个老人摔倒在马路中央,没有一个人过去扶她来,许多人和车辆都绕她而行,这个女人刚要过去就被同伴给拦住了并说:“不要过去了吧,有一个年轻人过去扶老人,却被认为是肇事者,你就不要给自己惹麻烦了,还是快撤吧。”
原来女人的同伴说的是这么回事:年轻人被误以为是肇事者之后,老人亲属让年轻人拿医疗费用,并请人来照顾她,年轻人没有拒绝亲属,而是默默地“背起了黑锅”。等到老人醒时,年轻人又默默的走了,老人详细说明了情况,亲人都感到很难过,都认为自己是在欺负这个刚来城里不久的乡下人。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说了一句意想不到的话语:“我不认为老奶奶的家人是在欺负我,我能够理解亲人的心情,如果是我,我想我会变本加厉的向别人索要,我这是在为我自己积德行善,为别人留一条后路,也为自己留一条。只要我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多好的一句“问心无愧”显示出了年轻人的心声。
一个陌生人都可以对年迈无助的老人给予关爱和照顾。而现在对自己熟悉的人却曾不闻不问,看见了就像没看见一样,在有用的时候甜言蜜语,在没有价值时,形同陌路人,这就是现在的“行市”。
而年轻人在扶起老人时,没有求得任何人的回报,年轻人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做。
只要我们处处留意自己身边的事,就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哪里都会有真情洒满人间,真善美无处不有。
从小到大,从刚刚入学到现在,从咿呀学语到如今,无数的书籍伴我走过这来去匆匆的春夏秋冬,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了如今明事知礼的青年。那一本本在我手中翻过的书记载着我的点点滴滴,见证着我年华的失去。每一本书中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有的已随我的渐渐长大而被岁月的尘埃隐没,但是有一本书,一个故事,却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一本伴随了我多年的旧书。岁月在它的封面上留下了一条条折痕,书角微微卷起,里面的纸张由于经常被洒落在书桌上的阳光照射,而微微泛黄,曾经鲜亮的颜色也变得稍有暗淡,但却并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的价值。
这是一本寓言书,书的扉页上有外公帮我写的名字,一笔一划,苍劲有力,包含着的是,满满的期望,周围满满的都是我仿写的字迹,从稚嫩到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像我长大的足迹。
在我最初的记忆中,这本书便已陪伴在我身边。刚学会说话时,外公便经常捧着那本书,在闲暇时给我讲一两个小故事,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其中到底有什么道理,只知道外公读书的声音,软软的,很好听。后来,那本书又成为我写字的启蒙书,一笔一划的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刚刚学会的字,偷偷抬眼看外公,就会看到他眼里溢满的赞许。再后来,差不多认会了那本书上的字,便时常在院子里一本正经的给小伙伴们讲那书中的故事,看着他们崇拜的眼神和阴凉处冲我微笑的外公,心中满满的都是欣喜。
轻轻摩挲着这书的书脊,脑海里还能清晰地忆起外公的音容笑貌,而外公却已离开我五年了。每当看到这本书,便仿佛看到了他在冲我微笑,如同幼时那般慈祥、温暖。
这本旧书,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岁月,也将伴随我走向未来的人生。外公,看到这本旧书,就仿佛看到了你,你可知:我是如此的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