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在全国人民三百六十五天的盼望下,春节,这个中国最传统也最重大的节日,终于向我们款款走来。
为了陪两位老人过年,我和母亲早在腊月二十七那一天就回到老家去了。
临近过年的那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货:每家每户都会时不时的传出一声动物的哀叫。大街上人山人海,超市里的东西都被一抢而空,交费的队伍宛如长龙。超市里十分拥挤,我是一个肉丸进去的,一个肉饼出来的。大街上年味十足!
年货办好了,就要开始大扫除了。全家上下打扫的干干净净,寓意新的一年里不会有些“不好的东西”找上门。
在除夕的那一天,我,爷爷还有伯父在老家门上贴对联。我们拿着自制的“胶”往门上一抹,对联往上一拍,OK,对联贴好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晚上,我们一桌的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奶奶揉面,弟弟和妈妈团面团,爷爷擀面,我包饺子(虽然包的不是怎么好)。我们在饺子里面放上硬币,盖上馅,两边一捏,包好了!旁边的小家伙馋的直流口水。
守了除夕夜,长辈们给了我们压岁钱。没想到初一一大早上就有人来拜年。大家互相的说着“过年好”,聊着生活中的小事,空气中飘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其实就是过年时炒菜的香味,是大街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气氛,是一家人一起做年夜饭的快乐,是大年初一亲戚朋友来拜年时的喜悦。年味儿无处不在!
最近迷上一家书吧。
有次放学回家,不知怎地就走进了那条巷子,绿色的青苔顺着墙角向前蔓延,巷子的尽头,便是那家书吧。
第一次见它,它就那么安然的在一边,不沾半点铅华,深棕色的门牌不加丝毫修饰,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格调,复古而又简洁,人并不多,却给我温馨的气息。
推门进去的那一瞬间,心醉得一塌糊涂。悠悠长长的音乐在耳畔回旋,迎面扑来一股茶香,夹着丝丝缕缕的油墨味,在鼻间游走,深深地吸了一口,味道便已在心里挥之不去。
书吧的主人很好,她会在阅读者遨游书海时静静悄悄地端上一碗茶,再优雅而轻盈的离去。当你满足的合上书本后,便会发现桌边有一碗沏好的茶,原来一直醉心的味道便来源于此。你端起小碗,轻呷一口,不浓不淡而清洌的茶水便顺着口腔一路向下,仿佛这味道要遍及全身,在你细细品味时,留下了满嘴茶香。
我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捧一本似乎尘封多年的旧书,徜徉于历史的怀抱中,兜兜转转,抬头时便看见玻璃外的小巷。一片玻璃,两个世界的分割,我醉心于寂静中去看分割外的喧嚣,满足而快乐。
偶然见到书吧的主人在泡茶,我放下书,坐到离她最近的木椅上,静静地看她。她抬头,向着我微笑,眼角是好看的弧度,黑色瀑布般的长发被一根丝带束在脑后,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她纤长的手指熟练地将第一次倒进的水倒出,好听的声音轻轻响起:“第一遍要洗去茶中苦涩,使茶甘冽。”我看着她将水又冲入壶中,墨绿色的茶叶上下翻飞,却随即又被她倒去。第二遍的水比第一遍要清的多,味却淡了不少,冲鼻的苦已经逝,只剩下冽冽的香。“第二遍呐,要洗去茶中凛冽,使茶淡雅。”她腾出一只手,将碎发别到脑后,又将第三遍的水倒进去。我看着她出了神,她仿佛是画中走出的女子,不夹一丝尘世的俗气,仅仅散发着茶与墨香。待我回过神来,一碗清澈泛着黄绿色的茶水已摆在面前了。
我端起碗,轻呷一口,整个世界似乎都寂静了,周身只有书与茶混杂的好闻的味道,洗尽了一身的铅华。“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匆忙的生活,没有耐心面对身边所有的慢节奏。然而真正懂得和领略生活的人,却都是慢节奏的,也只有褪去了浮躁和烦琐的人,才能体会这味道里所蕴含的意。”她看向窗外,露出一个淡雅的微笑,果真像是一个
画中女子,不落凡尘。
我闭上眼,任茶与墨香在鼻息间游走,不浓不淡的味道,也好似我的心境——释然、坦然、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