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以标准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95

标准,是接近完美的的后者,但在人们眼中,标准,却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我想说,熟能生巧,熟练后,人人都标准了,那标准也不再是登天般困难了。

就拿开学初的军训来说好了。对于住在宿舍中的军训的新手来讲,叠被子便不再是在日常中几下皱折就能完成的。于是,我们见到了传闻中的“豆腐块”。

“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了!”教官一个半蹲,便开始把手中那张被子进行了神速而又精湛的“雕琢”,“再来一次,看好了!”竹席犹如盘子,上面便是那方方正正的被子“豆腐块”,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有的惊讶,有的赞叹。“从今天开始,这就是你们叠被的标准。”话音刚落,同学们却以鸦雀无声回应了教官。有人害怕,双手交织在一起;有的讨厌,用不情愿的眼光看向那“豆腐块”;还有的紧张,面对似乎十分艰巨的任务的紧张而流汗……一句“标准”便改变了同学们。

但,没试过,谁知道难不难呢?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面对着被子无数被扣分,同学们的势气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是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执着。“谁说我们比不上‘标准’的!”我们宿舍的几个舍友就靠着这个口号,打败了“标准”。几个人一起,总是对着一张被子“雕刻”,若是不成功,盯着那张被子,总能思考出几个步骤的错误,或是技巧的运用不到位。

就这样,不成功,挑不足,挑出了不足,又一起把它练熟,若再有不足,就再补……尽管有着困难,但从来没有阻止我们对达到标准并超过标准的步伐,终于,我们成功了。

当家长上到宿舍来接孩子时,更让她们惊喜的是,无论哪一张床,都是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块块犹如“豆腐块”的被子叠放在床上。不论哪一个人,她都做到了,教官最后一次的检查,每个人都被打上了大红勾。

这是天分吗?标准遥不可及吗?这是很难达到的吗,又或者是达不到?不是,标准并不是神圣的,它也是认为创造出来的。什么事不需努力就能达标呢?没有一件事,只有你的努力,你的勤奋练习,熟便能生巧,而标准也就顺其自然的达到了。

高考就像一场不流血的战役,胜了,自是心生欢喜;败了,明年也还能重来。

——题记

高考这个词语,熟悉却也陌生。熟悉,是因为自小耳熟能详。谁落榜了?谁通过了?高考结果像安了扩音器似的,我总能从长辈口中听说。至于陌生,自是因为自己从没经历过吧!

从字面上理解,高考其实就是一次考试,与我们平时的考试似乎无异。但它又有一种不寻常的特性在其中,它是考生们12年努力的结晶,稍不留神,就会变成13年,14年,甚至更多。

或许正因为如此,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人们千骂万骂,认为应该考查这个人的真正实力而不是仅凭一张卷子就决定他的去留。可是,如果那些知识你真的掌握了,又何必畏惧一张卷子呢?连“纸上谈兵”都做不到,又何谈真正上战场呢?这种看似正确的伪正义,不过是那些知识匮乏、内心空虚的人们为自己找的借口!

这时候就有人要推出马云,韩寒这一类人物了。马云高考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勉强过关,现在人家创立阿里巴巴成为首富;至于韩寒,人家高中都没毕业,现在多成功!看来,高考也不决定命运嘛!

对,高考不决定命运,但只针对极少数人。你没有马云的经历,你读的书也超不过韩寒,又如何能保证成功?他们的成功,是与自小经历有关的,是与知识水平有关的,是与个人理想有关的,我们又如何能照葫芦画瓢恰到好处地成功呢?在将来社会,在一个满是研究生博士后抑或是富家子弟的年代,你,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活呢?

我想,高考这个制度可能并不完美,但它却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成千上万的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踏进理想的殿堂!

那么,拿起武器,随时准备开始战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