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千年一叹读后感6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12

本周,我再次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这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加了题目的日记。书中每天作者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了解着我生活之外的一些人与那些人每天发生的故事——一些在战争或是贫困地区人的故事。

“埃及”,“希腊”,“印度”,“以色列”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国家,现在也成了我们眼里的“小国家”,“混乱地区”,战争与被封锁的思想让它们与生存在那里的人活得艰难。远古时期人的智慧被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珍藏着。但是现在的后代们可能忘记了当年祖先们艰苦发明创造的过程,忘记了这些伟大的建筑不是一时建起的,而是一世。

他们忘记了。这些代表着先人智慧的建筑与物品留了下来,可是那些带有远古气息的精神和信念却随着时间的长河,越漂越远。

这些世界的文明去,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就这样在现人一批批愚昧的坚持中渐渐失去了太多价值。

因为有了这些,人们就不再辛勤劳作;因为有了先天优势的地理位置,就不再准备着时刻防范外界入侵。别忘了,你们不进步,但社会还在进步,有了沙漠和海洋的保护又如何,越来越多的武器被研发出,人们再也不需要伤感的与家人别离,再看着他们倒在黄沙之中,一个指令,一座城池或许就从此消失,生活在那的人也就从此消失,连伤感的机会都没有,那些所谓的“智慧”在几分钟里也就化为乌有了。

这千年发出的一叹啊,一定是处心积虑,日夜难眠得来的,这一叹,叹的失望,无奈。所谓千年一叹,也就是一叹千年……

——“鱼宝贝,今天晚饭吃什么?”

——“蒸槐花!”

小时候,我回姥姥家几乎每天都要吃的一道菜,说起来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平淡无华的蒸槐花。

姥姥家小区里有一排槐树,高大、茂盛。每年这个季节,我一走进小区,就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姥姥已经带着一身蒸槐花的清香出来迎接我。走着走着,感觉脑海中姥姥的模样越来越清晰,好像就在我眼前。我定睛一看,楼道口那个矮小的身影,不就是姥姥嘛!姥姥还围着那件再熟悉不过的围裙,使劲向我挥手。“姥姥!”我激动地扑过去,“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其实不用问,我心里已经有了我想要的答案。姥姥居然调皮地冲我眨眨眼睛,没有说话,只是搂着我的肩膀跟我一起上楼。我都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姥姥只能搂住我的肩膀,记忆中仿佛昨天她还略微弯腰牵着我的手。

进了家门,姥姥径直去厨房端出一口大蒸锅,我迫不及待地掀开了盖子,深吸一口气,蒸槐花的香味充满了我的整个身体。姥姥告诉我,我今年很幸运,槐花又繁茂又新鲜,这些是她一大早去采摘的,她特意挑选含苞待放的槐花骨朵儿,香气一点都没有“浪费”。我在姥姥温柔的目光中,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享受我最爱的美食。

第二天,姥姥带我一起去摘槐花。姥姥取出一个自制的摘槐花“神器”,一根长长的杆子,一端绑着一个铁钩。姥姥教我摘槐花的“武林秘籍”:选择一簇茂盛的槐花,用钩子瞄准花簇底部的树枝,一次性发力,用力一拉,这样既采摘到槐花,又对其他树枝几乎没有影响。我采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摘了平时两三倍的量。而我也因为一直在劳动,胃口大开,饭量也是平时的两三倍,全部蒸槐花一扫光。那天的槐花似乎格外清香,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劳动所得的缘故。

最近一两年,我难得有机会在槐花季回姥姥家,就是回去,我也越来越不愿意跟在姥姥屁股后头当小跟班儿。这次姥姥叫我一起去采槐花,我果断地拒绝了。姥姥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是她什么都没说,自己下楼了。

坐在窗边看书的时候,我偶然抬头,看到远处姥姥的身影,在槐树和长杆的衬托下,愈发显得矮小。她努力地伸长胳膊,时不时还踮起脚尖,长杆在空中摇摇晃晃,眼看就要钩到偏偏又错过。好几次姥姥发力不足,花簇在空中散开,落了姥姥一头一身。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就为了我吃一口蒸槐花,姥姥要如此辛苦,做她明显力不能及的事情。我飞一般冲下楼去,大喊着让姥姥放下杆子,我来!午饭时候再次吃到蒸槐花,我第一次发现,在那层淡淡的清香下面,还有姥姥浓浓的爱。

有一种味道,叫姥姥家的味道,蒸槐花是姥姥家诸多味道中最香的一种,不管我长到多高、多大,不管我走到哪里,蒸槐花的味道都会在记忆中陪伴着我,给我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