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豆浆也醉人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23

醉,可以是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自由洒脱,可以是庐陵醉翁欧阳修的遗世独立,或者它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沉淀与激荡。

小时候,家里有台豆浆机,每天早上起来总能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豆浆机里的豆浆足够一家三口每天早上的供应了,而且都是按顺序发放。我喝第一杯,奶奶喝第二杯,而妈妈却总是喝最后一杯。刚开始我不以为意,但到后来我越来越纳闷:“为什么妈妈都是喝最后一杯呢?”好奇心驱使我要一探究竟。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厨房问妈妈:“妈,为什么你总是喝最后一杯豆浆?”妈妈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说:“傻孩子,你不懂,最后一杯总是最美味的。”说完妈妈径直走出了厨房,似乎要隐瞒些什么。我听完这句话就有些生气,心里在想:妈妈这个大坏蛋,这么自私,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我盘算着明早要早点起来,趁妈妈不注意,喝到最后一杯豆浆,尝尝妈妈口中的美味。

天刚蒙蒙亮,妈妈已经起来煮豆浆了。我轻轻地翻开被子,为了不弄出声响,我连拖鞋都没穿,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就这样,一个“江洋大盗”横空出世去偷心仪的“宝藏”。

我轻轻地把门推开,只听“咔嚓”一声,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还好细微的声音并没有引起老妈的注意,差点就暴露了,虚惊一场。我来到客厅,蹲了下来,也许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外面的广播声为我做了掩护,我哧溜一下钻到了餐桌底下,离“胜利”只差一步了。望着在太阳下格外耀眼的第三杯豆浆,我对它的欲望更加强烈了。趁妈妈转身之际,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到了所谓的“宝藏”。我藏在桌子底下,满足地看着这第三杯豆浆,接下来就是细细品尝了。我啜了一大口,才发现不对劲,妈妈所说的“美味”,喝下去全是豆腐渣!“妈妈你骗人,这第三杯豆浆根本不好喝!”妈妈听完这句话,只是笑笑不说话……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其实第一杯豆浆是最香醇、最好喝的,而妈妈口中“美味的第三杯”盛的却是最下面剩余的残渣。

一杯热乎乎的豆浆,喝在嘴里,暖到心窝。我会永远记得这杯醉人的豆浆。

藏族这个雪域上的民族对我们远离高原的人来说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世界,许多人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些概念上,真正熟悉和了解它的人是很少的。这次蜀都之行让我有机会对这个高原民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藏区的日子里,我处处感受到藏族同胞对佛教信仰无上的虔诚,可以说他们是一个把信仰写遍人间的民族。

来到藏区,无需导游介绍,山尖上那高高飘扬的彩色的经幡就已明白无误的告诉你藏区到了。第一次看到山顶那一排飘扬的经幡我的心中是无比震撼的。那天早晨,汽车在山区曲折的道路上不断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喘心悸一阵阵袭来,我靠在椅背上竭力忍受着高原的不适。“看,经幡!”游客中忽然发出一声惊喜的赞叹,举目望去,远方山顶上一簇彩色的经幡像一束凝固的火焰傲然苍穹,昭示着藏民对信仰的虔诚。听导游介绍,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进入藏区我们看到的那一面面猎猎飘扬的经幡就已经感觉到藏族同胞这种对信仰的执着。

不久,我们来到一个藏族村寨,在一名藏族姑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户藏家,在这里,我们更多的看到了藏民对佛教的虔诚的敬仰。院门是古典园林样式的,有源自佛经故事的彩绘和雕塑。院子左边有一排转经筒,那磨光的筒身表明它绝不是一件摆设。院子里一面面经幡迎风飘扬,弥散着浓郁的藏传佛教气息。正屋是一幢三层小木楼,底层在传统意义上是饲养牲畜的,如今已经装修成一间间整洁的客房,供游客居住;二楼住人,是主人生活起居场所,有卧室、客厅、厨房。在客厅主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风俗习惯,特别是藏民们对佛教的敬仰,他指着客厅四周的一排铜制茶壶自豪的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帮寺庙做义工寺里的喇嘛赠送的,并说家里的茶壶越多就越富有,像他这样拥有这么多茶壶的人家村里是不多的。三楼是经堂,专门供奉佛圣,属于净地,一般不作他用,主人也未让我们参观,这象征了他们对佛至高无上的崇敬。

出了藏家,我们在村寨蜿蜒小道上漫步,路边的青稞绿油油的,在高原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生机勃勃。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废气的污染,也没有光怪陆离的光线,有的只是宁静和朴素,感觉整个村寨如同青花瓷瓶上绘制的一幅风景画。在一个小院门口,我们遇到一位藏族老奶奶,着传统的藏族服装,脸颊上的高原红十分醒目,神色平静,手持转经筒,安详的诵经。经过她的面前,我不由放轻了脚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位老奶奶就像佛圣一样刻在我的心里。

汽车在高原上行驶,车外的山坡上不时有成排的经幡掠过,在山峦起伏辽阔无边的草原上,只有这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彩经幡才让你在大自然的苍茫中感觉到人类的存在,这人类就是它:一个把信仰写遍人间的民族——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