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这与自行车有很大的关系。自行车对于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了不起的!
自行车也分了至少两个种类:(一)普通自行车,它前后两个较窄的中等轮胎,两个轮胎由一个支架支着,手柄在肚子下前方,在支架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二)山地车,它前后两个较宽一点的轮胎,支架与普通自行车差不多,但它的前头与座垫有一个杠,支架颜色大致有蓝色、红色、绿色、黑色等。
普通的自行车,多数用铁或钢制作,所以普通自行车比较重,但是山地车多由高新技术的碳纤维制成,这种自行车,儿童也能轻轻松松举起,就好比举一桶水一样。
从性能上来说,普通自行车的时速可达13KM每小时,如果用力过猛,车的链条还会掉,如果上一些陡坡,有可能感到十分吃力或上不去,但是山地车可达25KM每小时或以上,车子的链条不易掉落,一些较陡的坡都可以轻松上去,一些普通车上不去的坡,山地车也有可以上去。
从骑行感受来说,普通自行车的座垫一般都是硬的皮革,如果骑行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屁股阵痛,但是,山地车的座垫有一层网,坐上去十分舒适,就算骑行时间长,也不会感到阵痛。
有一次我骑山地车从宝鸡到千湖湿地,用了一个半小时,除了风刮的脸疼,其他一点感受也没有,如果骑普通自行车,骑上两个半小时都指不定到,而且必定是屁股阵疼,全身劳累,所以当时我买自行车时毫不犹豫买了山地车。
于是,山地自行车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的书法老师王汀,笔名玉少,网名“书法王汀玉少”,是我见识过的最强悍、最有内涵的文人骚客。
作为文人的方面,书法家是老师的冰山一角。我只见过他写钢笔楷书,欧体的,不敢妄加论断,略看与原版无异,细读又有一番风骨,只是硬笔楷书难见功力。老师毛笔钢笔,楷书行书,大篆小篆等等我见过的没见过的,似乎都很精通,可惜她的真正水平我难以现场见识,也无法比较评价,藏山隐水的。
老师还酷爱茶道,在好茶上不惜一掷千金,也会分与我们尝。每次上课,老师总会用新鲜清冽的山泉给我们煮不同的茶喝。有时是解暑的黑茶,有时是清凉的白牡丹,有时是菊花茶,偶尔也会遇到珍品,比如上好的白毫银针,当季的西湖龙井,都是他亲手泡的,还要我品出个道道来,只是我味蕾愚笨,糟蹋了老师好多好茶。
其实,给人印象最深的应是那间教室。在青少年宫,练跆拳道的那间房和音乐教师没什么本质差别,而我们老师却能把他的那间房收拾的像个书房,鹤立鸡群。门被修成两开的木门,并贴上两幅雄浑的对联,墙上悬挂几幅千字小楷,学生的作品点缀其中,窗边兰亭盆景精妙,甚至在一缸水中养了群乌龟……要说这些是内涵;那么再算上桌上那块价值数万的小型深红太湖石,就堪称低调奢华了。“要的就是书道的环境!”老师说。
事实上,如果文人是老师的外在,那么骚客就是老师的内涵。
老师及其钟爱古文化,他特爱给我们乱侃,他给我们讲《茶经》《易经》杂七杂八的古籍,讲一堆我们认识的,不认识的书法高峰,讲各种茶、茶道。偶尔课堂上还给我们侃杜月笙和青帮,贝律铭和园林,放各种纪录片,也谈文革和中国的教育,说中国教育滞后就是因为文革的影响……讲苏州园林的魅力时还说现代建筑太糟糕了,不叫房子叫蜂窝煤,人挤人的毫无美感……总之,老师就像是诸葛孔明,对什么都是“略懂”“略懂”。
作为老师,他也不得不骂人。在课堂上,我这个初中生已经算大龄了,所以还有几个“懵懂的孩子”,提些“傻子问题”,做些“二流子事”,大煞风景,老师就不能不骂。但他的骂,比国骂文雅,比嘲讽圆润,绝非不痛不痒,而是像咏春拳的寸劲,干净利落得一招制敌而又玄妙。他还有一条竹鞭,前断裂成了细条,打起手来噼啪带响十分得劲还不留痕迹,只是不太常用罢了。
我的书法老师,我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