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父亲的病》读后感6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36

这是摘自鲁迅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

鲁迅的父亲得了水肿这种病,但是,一直都治不好,长年无法康复。先是找了一名颇有名气的叶天士医生。用药不少,还十分奇特,可依是不见好。那高昂的诊费即将要把这个家庭压垮。后来那医生仿佛觉得已把这家的银钱榨干了,便想推脱离开便极诚恳的要求换位医生,到了此时,鲁迅便不用跟这位名医“周旋”了。

此时吗,又换了一位“名医”。

这人的药引,药方比前一位更加玄妙。竟要“原配蟋蟀”一对,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引资格也丧失了。后来,竟用破烂的鼓皮做成的丸药治病。

最后,鲁迅的父亲还是逝去了。

在他的最后,在陈连河的推脱中,摇了摇头。

他摇了摇头。

摇下的是什么?

痛苦?不舍?不甘心?

或许,都是吧!

他,一家之主。看着自己的儿子为自己寻药治病。

他的心中是苦的吧!他或许会怕拖累他的孩子;或许,是担心拖累家中。

不管怎样,他放弃了生的希望。

这也就是鲁迅心中的一根刺,扎得很深很深。这是鲁迅一辈子的痛。他的父亲做了旧社会人性自私的牺牲品。

这也是清醒者的煎熬吧!

这最不忍回念的往事,鲁迅却将此一字一字的刻了下来,这份煎熬之深,——伤口深处是浓浓的爱,而他只能用痛去疗伤。

当时社会,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有多少人,成为此人性自私的牺牲品。鲁迅的笔成为了一道铁鞭,抽得这丑恶的社会发抖。

可以说,当世当时,鲁迅是最大的清醒者,而往事的痛楚,就成为这位“清醒者”无尽的“煎熬。”

生活,由一件件细微的小事构成,在这些微小的事情之中,处处都能够流露出无限的亲情,有时,也许只是一个眨眼之间的动作,却能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头发长了之后,最大的坏处就在于自己洗头不再那么方便了,于是,在时间比较紧的时候,我就会让妈妈帮我洗头。

妈妈帮我洗头时,总是在卫生间的台子上,台子上的水龙头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变得有些沧桑,龙头口不再那么光滑,有点划手。

还是和平时一样的一次洗头时,我把头发撩到前面,头低到水盆里,额头贴着下面的水盆,瓷面是凉的,顺着头发流淌的水还没有缓过来,也是凉的,但是比瓷面的凉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水变温暖了,妈妈就开始给我的头发打上洗发液。洗发液起了很厚的泡沫,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地清香。即使隔着厚厚地一层泡沫,我依然能感受到妈妈的手指,很柔软,也很温暖。

让妈妈帮我洗头的感觉很舒服,但低头很久不变姿势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我最终还是没能忍住,抬起头来,而全然没有注意到我的头刚好是在锋利、坚硬、冰凉的水龙头的正下方,直到“咚”地一声响起。

然而我的头并没有碰到水龙头,我碰到了那一个温暖的手掌上。我不知道她疼不疼,也不知道她的手有没有被划伤。我忍不住的想要询问,想要问问她手是不是特别痛,有没有流血……它们在嘴边打了无数个圈,但是当它们从我口中说出,最终还是只剩下了孤独而冰凉的两个字:“痛吗?”

却见她只是在若有若无的笑着,撩了一下头发,轻轻地对我说:“没事。”

妈妈的这样两个字,好像在我的哪里敲了一下,也好像是让我明白了什么不可言传的东西。我无法准确地说出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是,那应该是亲情吧,它带着像太阳一样的光和温暖,在那一天来到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