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父亲的病》读后感5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87

这是由一场病引发的对一个时代的呐喊。

本文讲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因父亲患病请了两位当地盛传“贤”名的医生治病的事,最终父亲走了,神医却逍遥自在。

这是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结出的苦涩果实。

记忆最深的不是“神医”荒诞的言行,而是患者家人所为,不管作为父母还是子女,都认为花大量的钱请“神医”就能治好家人的病。受到当时环境的熏陶,他们尽管对“神医”的话将信将疑,却总免不了为一份奇怪的药方劳心费力,最终看着一碗碗“良药”下肚。

与其说是庸医们丧尽医德,草菅人命,不如说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医生们迷信,随随便便看过几本书就说自己会治病,根据鬼神之说演变来的药就是灵丹妙药。百姓们迷信,面对庸医,听之任之,没有科学意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讽刺,他的呐喊:“病、病、病,迷信才是通病啊!”

这不仅是个人的病,更是中国旧社会的病。这样辛辣的、批判的笔触,犹如一桶冷水泼在烈火上,不禁惊醒了当时的社会,更提醒了站在今日看历史的我们。

父亲死前的声声叹息,敲醒的,怕是一众人愚昧的心。鲁迅先生的笔笔文字,唤醒了多少人浑浑噩噩的大脑。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带着全身沸腾的细胞,载着激动和抑制不住的喜悦上了车,前往“我们所盼望的那个地方“——课外拓展基地。

天,下起毛毛细雨,打在车窗,滑落下去,溅入土地,轻快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削减分毫,一路上歌声悠扬,不停回荡在耳旁,不知疲倦。车子左一拐右一拐游行在田间,恍惚间,车已到站,心跳不知不觉间加快。

下了车,天空不再“哭泣”,但依旧灰蒙蒙的像披着风衣,蔓延到天际。由于年轻,由于轻狂,由于心高气傲,由于种种原因,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下马威”——端正蹲姿。一分一秒一直流逝,只有那因坚持不松懈的身姿在微微颤抖,时光飞逝?不可能,“度秒如年“才是真实感受。天依旧灰蒙蒙,不时还有夹着水珠的清风光顾,可汗水也不曾停息,从脑袋上探出,顺着脸颊,滴入大地。终于,“噩梦”醒了,我们迎来了“春天”——分配寝室。

那麻木到渐渐失去知觉的双腿得到了休息,等着我们的“挑战”仍在继续—内务整理。过后,由于“天公作美”,一连几天下雨,我们心里乐开了花,室外锻炼变成了室内课程—感恩和防火灾活动。感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的不易,从我们出生开始,便是他们父爱和母爱的觉醒,正式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得到了诠释。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们铭记于心,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难道只是无动于衷?错了,我们现在力所能及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文化回报他们的不易,没事多陪陪他们,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几句,仅此足矣。灾难无处不在,像警钟一直提醒自己。看,灾难的残酷性;看,安全意识的薄弱;看,血光中沉痛的教训。将生命的坚强和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什么不能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珍贵?

短暂的时光即将结束,让我们挥手告别。再见,操场上挺拔的身姿;再见,铁一般的纪律;再见,绝对服从的命令;再见,疲倦但满足的笑脸;再见,风吹不散的宣言;再见,我们成长的昨天。

让我们挥手告别,没有太多感伤,因为前方一片光亮。上了车,基地画面回放在眼前,嘴角忍不住上扬,没有太多不舍,因为想起时总感觉回味无穷。

让我们挥手告别,迎接“新生”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