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十分怕蜘蛛的人。
可偏偏就在今天,一只蜘蛛闯进了我的视线,还好它被困在了纱窗与玻璃窗之间,对我毫无威胁,于是,我就壮着胆子去观察它。
它浑身黝黑,被太阳光照得发光。一定是在烈日下曝晒得很难受吧,它的八条纤细的腿牢牢地扣在纱窗的缝隙中,并不断地向上爬。奶奶看见了,她知道我怕蜘蛛,于是用手去按它,它很灵活地躲开了,然而,却从它好不容易爬上的地方坠落下来,我以为它死了,便定下心来写作业。
可没过多久,它再一次顽强的爬了上来,他并没有气馁,为了冲出这“牢笼”,为了自由,心中的信念在支撑着它,它比上一次更加努力的向上爬。我忘记了对蜘蛛的恐惧,真想帮它一把,可就在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小伙伴叫我出去打篮球,我只好撇下这只挣扎的蜘蛛。
当我回来时,蜘蛛早已不见踪影,也许它历尽艰险终于重获自由了,也许它功败垂成最终壮烈牺牲了,不管结果如何,今天,这只蜘蛛都是值得我敬佩的。
这件事使我改变了对蜘蛛的看法:以前,我不仅畏惧它,而且厌恶它,因为它们总是喜欢黑暗,总是出没在肮脏的地方,给人一种不干净的感觉,它总是吞食那些自投罗网的小飞虫,我厌恶它“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的残忍,它也吐丝,却不像蚕丝一样“济世功不绝”,它吐丝只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但今天,我看到了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还有那些在生活中落难的英雄,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断挣扎,奋斗,即使毫无结果也绝不放弃。就像这只蜘蛛,总带着几分执着,几许愚昧,但更多的则是一种悲壮而惊心动魄的美。
爷爷去世的早,奶奶一个人将两个儿子拉扯大,十分不容易。爸爸和二叔成家后,都离开了奶奶,奶奶便一个人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
我们一家住得比较远,很少能抽出时间去陪她。偶尔过节回去一会儿,奶奶便激动得像个孩子,为我们忙前忙后。"孙女儿,渴不渴呀?要喝口水吗?""孙女儿,饿不饿呀?要不我给你削个苹果?"说罢她便不等我回答,自顾自地给我倒下水,削好苹果。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我只是无奈地叹口气,不去阻止。
吃饭时,桌上摆了一盘盘的菜,色香味俱佳,让人很有食欲了。每当这时,奶奶便会一筷一筷地将每种菜最好的部分夹给我,之后就会紧张得像个羞答答的姑娘似的,目不转晴地看着我吃下菜后,紧张兮兮地问:"怎么样?好吃吗?不咸吧?"看着我微微点下头表示好吃,她便会松一口气,之后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滔滔不绝地向我陈述她的光辉"史迹‘’:"想当年……"我心不在蔫地听着,偶尔点个头"嗯"一声。当饭吃了一半时,我无意间瞟到她未动的碗筷,便随意夹了一块肉放在她碗里,淡淡地说道:"吃吧。"她愣了一下,怔怔地看着那块肉,似乎在看件稀世珍宝,她颤抖地夹起肉,放进嘴里细细地咀嚼着,眼里闪烁着的是晶莹的泪光。
之后,我上了初中,家搬得更远了,回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只有过年才能回去。有时爸爸工作忙,她过来陪我,我作业多,顾不上陪她说话,她常默默地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翻我以前的书。
记得那次回去看她,她正坐在楼下与一群老太太聊天,我站在树荫下,看着她。她没有看到我,正自豪地说着:"我孙女儿可厉害了,学习特别好!"我心头一怔,忽然想到我小的时侯,和她住在一起,每天她给我洗脸,刷牙,一勺一勺喂我吃饭,我挑食,她便哄着追着喂我吃饭;我不爱喝水,她便买蜂蜜哄我喝;我想听故事,她就绞尽脑汁地在脑海中搜索故事讲给我听……我曾嫌她又老又丑,可我却忘了,她也曾年轻漂亮,时髦美丽过,岁月在她脸上无情地雕刻下道道皱痕;我曾嫌她��嗦唠叨,可我却忘了,她也曾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她的唠叼也是为我好;我曾嫌她行动迟缓,可我却忘了,她也曾身姿矫健,动作灵活,一场大病夺走了她健康的体魄……即使我嫌她这不好,那不好,她却依然无私地为我付出,而我却连陪她的时间也舍不得挤,她那样在意我,连我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我考不好,心情沮丧时,拙嘴笨舌地安慰我,逗我笑。那么多的点点滴滴,如同一本尘封已久的书,被翻开来,灰尘飘落,刺得我的眼睛生疼。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去多陪陪她,以消融留在我心底的那份对她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