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从小时候我便读过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这些无一不透露着苏东坡的豪迈。
可我对他了解甚少,直到上周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这才激起了我对苏东坡此人的兴趣,也正是因此才让我有耐心地捧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页一页地翻着读下去。
《苏东坡传》这本书主要就是描绘了苏东坡的一生,它将苏东坡的每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于我的眼前——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月下的闲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是十分豁达开朗的,而这一点也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崎岖,可这并不能阻止他。王安石变法时,近乎全体贤良忠士弃官而去,而苏东坡连上三书之后被贬谪,可他绝不放弃,仍将他对新政的不满以及新政的缺陷提出来,而因此得罪了当时许多掌有实权的群小,被一贬再贬,到了最后竟到了蛮夷之地海南岛。
但那些群小的阴谋诡计并没有得逞。苏东坡不管被贬到何处,都是政通人和,苏东坡也深受人民们爱戴。苏东坡也以人民为重,两者相互关照,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苏东坡被贬至杭州更是开始学起了瑜伽,修习佛道,与同在杭州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正人君子结交朋友,探访山水,丝毫没有被贬谪应有的沮丧,而是好似一位来到杭州品味山水的观光客。林语堂是这样评价他的:“苏东坡过的快乐,无所畏惧,像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
对于他的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我十分地欣赏。即便他做事有些冲动,有些莽撞,可这也让他更加有魅力。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有一段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这番话就映照着苏东坡的性格。苏东坡认为:不正确的东西不能让他延续下去。若想阻止他们,就得有个人带头。可苏东坡带了这个头之后,可就苦了她自己了——苏东坡一生四次被贬谪,而他四次都是因为自己直来直往的性格被贬——第一次是因为苏东坡在乌台诗中讥讽朝政,被贬入狱,险些丧命,出狱后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在王安石变法中与旧党发生分歧,被贬颍州。这一次被贬我认为并不正确,因为王安石在变法中注重的是“富国”而“贫民”,青苗法和免役法以及保甲制度让人苦不堪言,而这时候的确是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大胆地指出错误,批评错误。第三次是被宋哲宗以“讥讽先朝”的罪名被贬。第四次是直接被贬至儋州。可这四次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他仍然是直来直往。
苏东坡他的性格贯穿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和佛教。他的身上具备着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又同时具备着道家的豁达。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苏东坡能够在沉浮不定,变幻无常的苦乐人生前也能够适应它的原因吧。
去年,外婆因患重病离开了她一生守候的家乡,来到咸阳,从碧水青山的世外桃源到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病痛裹狭着孤独的恐惧向这位古稀的老人袭来,她难以折服地深陷其中,但母亲,她用纤弱的肩膀扛起了润物细无声的爱与关怀。
风尘仆仆的外婆来到我们家。夜晚,洗漱完毕,母亲开始为她梳头,一把古朴的木梳顺着在满尘风雨中随时光慢慢枯萎的三千青丝缓缓而下,时光的坎坷与无情,韶华易逝的悲怆化作一根根飘零柔弱的白发,在阳光的缝隙中降落,述说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母亲悉心地梳着,她想让外婆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这些期盼在摩擦发丝的木齿间交错纵横。半开的窗户打进了皎洁的月光,孕育满地青霜。两颗心,在一瞬间充溢着独一无二的爱与关怀,那是子女的感恩,是父母的欣慰。一瞬间,涌动在空气中的,不仅仅是苍白的空气,氤氲的爱填满了真个世界。我悄悄地合上门,这相对无言的爱在悄无声息的陪伴中沉淀入心底,最珍贵的影子里。
外婆住院治疗期间,母亲一边上班一边跑医院,天天一回家就马不停蹄地跑菜市场为外婆买乌鸡、鸽子、大棒骨。炖好汤,捂严实,风雨无阻地送去医院,说要给外婆加强营养,有助于伤口的愈合,还要照顾我这个学生。那段时间我真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精力,不知道累吗?这就是爱的力量,无穷无尽。
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住院治疗结束后外婆开始无休止的掉头发,地板上、沙发间、水池边。白发散落,飘零的仿佛是外婆的心。外婆总是小声说着:“真是可惜了我这么多的头发。”母亲听在耳边,痛在心里,曾几何时,青春热情的外婆也是翩翩佳人,明眸似水,但生活逼迫她抛弃了胭脂粉黛,养育子女,披荆斩棘,等他们长大成人,自己却已经是人老珠黄,步履蹒跚。母亲把外婆脱落的头发一根根地捡拾了起来,一根根珍藏了起来,是对一份光阴的留守,是对往昔年华的回忆,亦或是苦涩内心的一丝快慰,母亲珍惜的是傍晚带月而归的泥泞满身的外婆,是煤油灯下轻摇罗扇的外婆。手握一把白发,岁月悠悠,爱就藏在指缝间。此刻的我的内心涌动出许多感动,若干年后,时光践踏过母亲的身躯时,我会这样么?用一把回忆的白发诠释心底最隐藏的爱。
母亲与外婆吵架了,导火线只是点滴间的琐事,外婆要吃昨夜剩下的饭,但母亲出于她的健康考虑,不让,但外婆却固执地要吃:“这有什么,又没变坏,扔掉多可惜。”“不行,剩饭中的化学物质致癌,不能吃”。母亲情急之下直接把外婆拨到碗里的剩菜倒入了垃圾桶。外婆生气了,扔下碗,想要出门,母亲拦住了她说:“我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考虑有错吗?现在的你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你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如今身体有病,还要这么节俭,你让我心里多么难受,只要你的身体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还在乎这点剩饭!”语罢,轻声抽泣了起来,外婆也流泪了。母亲的话平实但却充满力量,爱把这一字一句的美无限放大,这是一个不惑之年的母亲对老母亲最简单的爱的表达。母亲牵起了外婆的手,将筷子又放在她的手中,“吃吧!别再生气了,对你的身体恢复有影响。”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语言让这份爱表达的像光一样,温暖却具有亲和力,洋溢着关怀的气息与生命力。生活再度趋于平静,争吵烟消云散,但爱的余味还在流淌。
八月前,母亲回老家为外婆操办寿宴,告诉我,“外婆现在可乐观了,再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就像康复了一样。”我笑了“是啊!”爱总是这么伟大,像细雨淌进潺潺的溪流,像微风拂过幼嫩的新芽,温柔而平静,平静而又自然。
同根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永恒羁绊,情怀是爱的源泉,汇聚小流滋润心间。收获,付出,总是如影子,常伴左右,体现在宽广的胸怀,无私的付出,又似光芒多姿多彩,彰显的是真挚情感,是爱的泉,日复一日绽放温暖。爱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表达,点滴之间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却要大声说出来,为了更好滴诠释爱,也是为了让涌动的情怀海纳百川!光与影在爱的面前是永恒的伙伴,为了传递的情感,为了涌动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