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雨滴打在窗子上,地上,这样的声音变得格外清脆响亮,天气也格外冷。
天还没全亮,我就早早地去上学了,路上,校内,我不停的打着寒战,不管什么时间,我都渴望着回家中,正所谓金窝银窝,倒不如自个的狗窝。
终于熬过了这冻死人的一天,回到家中,想没了气的气球,一头埋进了被子里,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随着一声鸡鸣。我顶着凌乱的头发,眼皮像含了铅似的,一直往下垂。在万般不情愿下下我奇拉床,却意外的想到昨天夜里十分暖和,可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合适的解释。
太阳刚从东边起来,露出它的脸颊,就打西边下去了,最后一缕阳光也烟消云散了。尽管有太阳天气还是异常的冷啊,上下两排牙齿相互打着,手被冻得如一块僵硬了的肉。夜幕降临,天空换上了一层黑色的大衣,今晚我要一探究竟。
可是劳累了一天,一躺床上,就进入了梦乡。不知过了过久,门咯吱一响,我海华丝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那个身影既陌生又熟悉她将掉在地上的半边被子重新盖回我身上。不知不觉我变得清醒了,那个身影逐渐清晰,是母亲,那脸上一条条代表辛劳的皱纹,显而易见,她用那温暖的手抚弄着我的脸,条条皱纹在我脸上划过,我心中注入一股清澈而又温暖的水流。母亲慢慢地轻悄悄地在地上走着,没穿鞋,这冰冷的地板上,生怕惊醒我,而打扰到我的睡眠,然后门悄无声息地合上了,静得只剩下我的心跳和呼吸声。
我看了看时间,硕大的四个数字显示在我的手机上——12:29。这时候的人们,早已在被子里进入了梦乡。然而您,我的母亲这么晚了仍惦记着我,怕我着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这一微小的举动,即使是再微不足道,对我来说也是千金无法来比,来换取的;再黑的夜,您从未间断,因为您,我的母亲,我懂得了什么是亲情,该怎样做出回报。因为您,我的母亲,让我重新有了一个自我认识。
万物生灵,皆有可爱之处。有人爱飒飒飘落的秋叶,有人爱冬日升起的暖阳,有人爱岩石缝中的清泉,有人爱晨曦中的一声鸟啼……我却爱苍穹中挂着的月勾,因为有月,夜才有一丝温柔……
天如泼墨一般黑,厚密的云层笼住了如勾的月,如纱朦胧住最后一缕清光,我坐在竹影斑驳的庭院中,摇着“吱呀”响的摇椅,抬头仰望天空,地上挂着长长影子,我不禁思绪万千……
记得儿时,每逢月圆之夜,奶奶便抱着我到庭院,讲与我嫦娥奔月的故事,哼着小曲“月光照,照地堂”解答我那一个个稀奇古怪的问题。“奶奶,为什么月亮只有一个,星星却那么多呢?”奶奶便轻轻地拍拍我的头,和蔼地说“因为星星都长的差不多,认不出哪个,于是星星们便选出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让她来认出其它的星星。”幼时的我便信以为真,每次月圆时便笑着拍手“月亮认出星星了。”却不知这只是个美丽的故事。
那云雾中似乎有个模糊的身影,抱着一个小女孩,吟着童谣,讲着故事。我睁大眼睛想看清时,又突然地失去了踪影,只有一勾月牙,散发着清冷的光,如一把刀,挂在黑夜之上。我不由心生凉意,在心中描着玉盘的轮廓,又陷入了沉思……
“孙儿,扶奶奶到院子里去。”已经病了几天没吃的奶奶突然睁开眼,满目苍凉地望着我,我忙抹抹眼角的泪珠,笑盈盈的扶奶奶起来,不愿直视那苍白的脸,干枯开裂的唇。奶奶弓这腰,一手扶着我,一手扶着墙,一步一步走到庭院中,她顿了许久,颤巍巍地伸出手,指了指天空,我一抬头,便又见到了月,是新月,只有一道弯边,还被几缕黑遮着,若隐若现。奶奶吃力地说“你爷爷每当月勾勾时便回了家,我终是盼着盼着,哪知十六那日,他走了。”说完,两滴浊泪顺着眼滴下,还不待我搀扶,便一步一步回了屋……
无论月圆月缺,都是奶奶的痛吧!我低下头,今夜的月与那夜是多么的相似,可已物是人非,我收住眼泪,又仰起了头,月勾勾是那样柔,如奶奶的眼。
因为有月,奶奶永存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