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宁波是鱼米之乡,是很幸运的,有数不尽的水产品,看不完的古镇美景。然而最负盛名、老少咸知的,倒是一样风味小食——汤圆。
宁波的汤圆用黑芝麻,猪油做馅,用糯米粉包裹,香味浓郁,用小火煮的内外都软时,轻轻咬一口含在嘴里,会有糯米的丝丝甜味,里面的芝麻馅儿流出来,顺勺子而下,香味因加了猪油而更加醇厚,入口甜而不腻。
宁波人在春节、元宵节,乃至冬至夜、小年夜都有吃汤圆的习俗,足见宁波人对汤圆的钟爱。汤圆还有浮元子一说,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着实可爱,像戏水的孩子故意逗人。《元宵煮浮圆子》中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可见,“汤圆”一词是取团圆之意。想到从前每一年元宵节,外婆总会操办一顿团圆饭,最后端上来的准保是一大碗的汤圆。一人吃上几个,这个节日才算节日。
只是到现在,汤圆很普遍了。到一处地方,随处可见汤圆的影子,甚至还写有宁波汤圆的字样,有时兴致勃勃地买来一尝,味道却相差甚远,于是总不免怀念外婆或者别的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者亲手包的汤圆。舌尖之上,不仅追求的是正宗的味道,更注重的是一份永远有温度的记忆。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汤圆从古至今都颇让人赞美,它融入了诗意,融入了祝福,融入了亲情。唯其如此,我们才觉得愈发觉得它好,一代代地,沿袭着“佳节又汤圆”的风俗。
认可,是发自内心的赞许;是至高无上的肯定;是脸上真挚的笑容;是眼中热切的期待;更是对一个人最大的鼓励。
我是一名劳动委员,是班里的“小角色”我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老师的认可,便一直卖力的“工作”,保持班里的卫生,维护班级的形象。
但不愉快的事时有发生,那是一天下午,由于老师热情地为我们辅导作业,导致了静校铃响时,我们才逃脱了“苦海”。小课堂结束了,我和当天的值日生开始做值日,但同学们劳动热情普遍不高。
嘿,你瞧:有没改完错留在班里的同学;有同学在赞美老师无私的用自己的时间,对我们进行辅导:还有女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我知道自己必须有所作为了:一把拿起放在墙角的墩布,快速奔向水房,迅速涮好墩布,又“咚咚咚”的奔回教室……
我心里渴求着:静校铃啊,响的慢点吧;时间啊,您眷顾一下我吧。
但是,我心里的诉说,仿佛是无济于事,静校铃还是响完了,这时天已经黑了,值日生也走光了,甚至没有跟我说一声谢谢,就走了。
这时我的心里复杂极了,连忙像做贼一样,快速溜出教室,怕被主任批评在校内逗留。天上黑压压的,远处出现了一抹雾气,冷风吹呀吹,吹走了我的心绪。心情的烦闷,甚至让我失去了“立于天地之间”的勇气……
但我知道,我必须调整好心态,有更多的同学需要我的正能量;有朋友等待着我;有老师期待着我;还有一个班级等待着我去维护;有一个辉煌值得我去书写;有辽阔的大地、奔腾的河流、多彩的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
我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我必须努力调动班级劳动气氛。只有不惧“冷眼”和“嘲笑”努力向前冲,再向前冲,才会得到“鲜花”与“掌声”还有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