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妈妈的一双手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12

“嚓,嚓,嚓——”厨房里又传来了有节奏的切菜声。

这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在客厅里和那些复杂的数学题做斗争,妈妈则在厨房里为我明天的早餐准备食材。

忽然,我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于是,抬头叫道:“妈妈,这道题不会做,你来教教我!”妈妈闻声而出,胡乱地在围腰上擦了一把手,俯下身子,开始给我讲解。

忽然,我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随口问道:“妈妈,什么味道,你闻到了没有?”妈妈愣了一下,随之略显尴尬:“可能是我的手沾染的油烟味,没洗干净吧!我再去洗洗!”妈妈刚要转身,我一把拉住她的手说道:“不用了,讲完了你还要去厨房忙的。”妈妈有些慌乱地抽出她的手,似乎怕那些没洗净的油渍沾到了我的手上。

那一瞬间,我分明感觉到那只手有些粗糙,擦过我的手心,让我心里升起一股异样的感觉。

妈妈继续为我讲题,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了妈妈的手上。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完全没有了我记忆中的模样。手部皮肤暗沉蜡黄,有着不少细细的干纹,手指关节粗大突出,指甲周围有细碎的裂痕,手背上还有几点浅浅的疤痕,那是滚烫的油溅上去烫伤的吧?

思绪在记忆里沉淀,妈妈的手曾是多么的漂亮啊:十指修长,皮肤白皙,没有一点的疤痕瑕疵,摸上去光滑柔软。当我感冒发烧时,妈妈会彻夜守在我的床前,用她温暖的手抚摸我的额头,感受我的体温,为我拭去满脸的汗珠。当我肚子不舒服时,也是这双手,温柔地在我的肚子上摩挲着,好让我不太难受……妈妈的手似乎有种魔力,总能让生病的我忘记疼痛,安然入睡。

曾几何时,我已长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大姑娘,而妈妈的手却已悄悄被生活磨砺得早已没有了当初美好的模样。想到这里,一种莫名的情绪在我的心头蔓延,我不禁鼻头发酸,眼底氤氲着朦胧的雾气。

“听懂了吗?”我赶紧重重地点了几下头。妈妈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转身走进了厨房里。

“嚓,嚓,嚓——”那熟悉的切菜声再次响起,仿佛吟唱着一首亲切而动听的歌谣。

岁月漫长,妈妈的手依然会继续忙碌,即使它不再漂亮,却是我人生中最温暖的陪伴。

一双手,一世情,一生暖!

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有人认为,龙是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的一种生物,只是功能和能力被神化了而已。也有人认为,其实龙只是被虚构出来的神话生物。但是,无论龙存不存在,它都是古代人民的精神寄托,包含了平民百姓和王公贵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是早期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人们对自然生物充满了畏惧和崇拜,迷信超自然的力量。龙,也就诞生了。

在中国,龙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比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与帝王相互结合崇拜阶段,佛教娜迦龙与中国龙相互结合阶段,在图腾崇拜阶段,部落将龙视作图腾,作为祖先和标志。之后,在神灵崇拜阶段,人民将龙视为神灵,将龙神化,作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象征。

而在龙被神化之后,就有点意思了。龙逐渐成为了帝王的象征,帝王为了统治人民,把自己说成受龙神保护的人,或者直接将自己说成龙神之子。这样不仅仅为自己赢得了人民的崇拜与信任,也逐渐提高了龙的地位。

在战国时期开始形成了五色龙崇拜。

最后一个阶段是佛教娜迦龙与中国龙相互结合崇拜。隋唐时代,佛教飞速传播,佛教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了中国,原来的中国只有龙神崇拜,并没有龙王崇拜,随着佛教的传入,才慢慢有了龙王。而随着佛教的传入,龙宫、龙女、龙王也逐渐传入中国。

龙的形象不是一天两天就设计出来并且一成不变的。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龙的形象随着内涵的变化而演变着。在远古时期或者努力社会早期,龙的形象是模糊而粗糙的。随着经济发展,宗教观念的改变,民俗风情、自然环境的改变,龙图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商代龙纹虽变化多端,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怪异神兽的体态。往往是夸大头部而简化躯干,令人可怖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神秘感和一种狞厉的美,显示出龙具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令人可怖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神秘感和一种狞厉的美,显示出龙具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从而出现了朝艺术化、图案化发展的趋向。春秋战国龙则通过镂空或浮雕或片状或谷纹,饰以水滴纹纽丝纹尽显秀美矫健;秦汉的龙仍然保持龙的秀美,不过用尖角利齿增添了积分雄浑豪放;六朝隋唐时由于技艺提升,龙纹越来越成熟,华文开始繁复,龙身变长,飘逸而健硕;辽宋金元时期龙的形象与唐代龙纹大体相同,延续唐代龙的特点,增加了海水纹,如意纹等元代特色,细节发生变化,变得更加肥硕;明代晚期龙纹在神韵上有一种呆板苍老感,缺乏龙的生气和活力。;清代龙纹的形象较明代更为苍老,可谓之苍龙,尽管刻画细腻如微,但缺乏神韵和气势。龙的形象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意境情趣。

随着龙文化传入民间,一些活动也逐渐在民间出现,如赛龙舟、舞龙灯等。这标志着龙文化逐渐被大众接纳,同时,龙,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