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海,与天边即将消失的星星对话,坐在那软软的沙滩上,将脚丫放在海水中,任海水冲刷。
阳光洒下金色的光束,碧波粼粼的海面被海风吹得凌乱,但是依旧唯美至极。海上的早晨是迷人的,轻而薄的沙笼罩着大海,迷迷茫茫的,忽闪忽现,多么柔情,就像多情少女那令人琢磨不透的眼睛。朝霞像一个急性子,还未等海上的轻纱飘去,便把自己的艳丽倾往在海上了。
远处的云霞中,有一两只海鸟掠过海面,蜻蜓点水般。没过一会儿,海鸟飞走了,而海面上漾着一圈圈的波纹,轻柔地荡着。
风,轻轻地吹来,与碧蓝的大海轻声呢喃,谈论着人间世物。
中午的太阳散发出强烈的光芒,大海的颜色变了,蓝中带绿,绿中带黄,仿佛会变脸似的。五彩的大海就像变身似的,从一位唯美轻柔的少女,变成了一位刚强热情的小伙子。
浪头变猛了,好似千军万马向沙滩奔来,几朵白色的浪花拍打在几块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潮水渐渐上涨,掩住了镶嵌在金色沙滩的贝壳,将手伸入浪潮中,感受大海的拥抱。
天边的晚霞,红了,把大海也染红了,海面平静了,又变成了委婉的少女,青涩着脸。
黑夜中,月亮伴着星光,大海弹奏悦耳动听的曲,如同高山流水。
星空,沙滩,大海,在这黑夜中,绘成了湄州鸟海域奇妙无比的风景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