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静的山谷中,有一枝野百合,那里没有阳光,没有和风,没有蝴蝶,陪伴它的只有寂寞与孤独。也许在它的周围布满了荆棘与大大小小的石块,每逢春天,就算在它的周围长出一小片青草,对它而言,也是可望不可及的。
小小的野百合生长在石缝之中,深紫的小花苞格外不起眼。它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芬芳,没有油菜花的鲜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野百合的春天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平平凡凡,无人顾问,连最无私的太阳都不愿给予一点眷恋,最勤劳的蜜蜂也不曾光顾。
野百合在孤独的山谷之中,望湛蓝的天空,看老鹰盘旋;看挺拔的青松,屹立高山;看清澈的溪流,鱼虾跳动;看五彩的云霞,斑斓动人。一切都在孤独的山谷之上,一切都在野百合的眼里闪烁、跳跃。
春夏秋冬的坎坷,无人知晓的孤独,野百合经历了一切,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绽放出属于它自己的春天。洁白如雪的花瓣,清新翠绿的枝叶,伴着一缕淡淡幽香。它展示出了自己的绚丽,证明了自己的美丽春天。一只只蝴蝶飞舞,一缕缕和风微抚,就算野百合没有格外动人的外表,没有远飘十里的芬芳,但那又如何?只要心中有属于自己的春天,绽放自己的灿烂就足矣。
若是可以,我想做一枝野百合,静静的生长在山谷里,就算没有世俗的艳丽,没有诱人的芳香,没有阳光的关心,没有蜂蝶的欣赏,我也可以然傲对生活,在寂寞中发现一缕芳华,一丝美妙,在静谧中自乐。用我那永不泯灭的志向,去勇敢的展现自我,去发现属于我的春天,去寻找并创造一个绚丽的我。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语文,美在匀称工整的汉字;美在生动优美的句子;美在精雕细琢的文章……但我认为语文课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引人入胜的课堂。
前两年的初中学习,语文课总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尽管听得很认真,却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东西——激情。所以那是对于语文学习大抵没有太多兴趣,该记该背的烂熟于心,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就满足了。
到了初三以后,换了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从第一次上课起,我就感受到了这个老师的“不同寻常”。第一节课只讲了一个话题“我要学好语文”。那深入浅出的道理,引入入胜的事例深深地吸引着我,并布置课后写一篇文章。我当时觉得:这个老师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开学第一天就要写作文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语文老师,使我感受到了语文课的魅力。
老师上课时,总是要花十几分钟介绍一下课文的写作背景,引经据典,旁引博证。我听得津津有味,求知的欲望像电流一样刺激着我的大脑。满足了求知欲后,老师便开始一段段地分析文章。在过程中,还不时联系现实中的事例谈一谈,尽管谈得不多,但对于住校的我来说,还都是新鲜事。当老师讲到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时,会情不自禁地提高音量,一口气好像都不喘地讲着,有时还会配上一些形体动作,讲完之后脸都微微涨红了。台下的我听着那磁铁般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怎能不被深深吸引呢?
在各种类别不同的课文中,我最喜欢听老师讲解文言文。“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老师对文言虚词的分析更为具体,更为透彻,经常询问我们“之”和“而”在众多用法中属于哪一种。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都会好好地预习课文,提前标注上一部分词语的解释,并在课上检验对错。久而久之,这倒成了我对语文学习的一大乐趣,课上也因此收获颇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老师对于兼语用法的分析,“兼语”这个词我几乎从未听过,而且这种用法也不要求初中阶段掌握,但老师仍会仔细分析。尽管我听得云里雾里,有时感觉理解了,但一会儿又感觉不怎么对。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趣味。
魅力产生兴趣,兴趣产生动力。我对语文学习,尤其是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期盼着语文课,并在课后仔细琢磨不懂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我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对文言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为牢固,考试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感谢语文老师,为我带来一堂堂有着无穷魅力的语文课,有如魔法一般吸引着我。如今离毕业不远了,几十天后就再也无法上这样一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了。唉!真得感叹时光短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