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石榴树下作文800字

admin 高一作文 2023-09-21 157

那一树繁花,就像走过的日子,即使眷恋,即使不舍,也最终将离岁月的枝头而去。

昏黄的灯光下飘洒着温柔的尘土,姥姥倚着古老的红木躺着,八仙桌上九十年代的电视机里放着她最爱看的京剧,不时也跟着哼了几句,手里拿着为我积攒已半月有余的石榴,嘴里还嘟囔着:“这是丫头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水果,我要剥好给她留着。”一旁的我,不禁泪留满面。

话音未落,姥姥便动起手来,只见她用刀尖轻轻把石榴汗液渗出来,姥姥赶紧用力掰开:一颗颗石榴籽像红色的宝石,从内到外逐渐红透,漂亮极了!再看看石榴皮,粗糙的皮,看上去是那样不起眼,而里面这么多美好的石榴籽,仿佛一颗颗小精灵,红的剔透,红的美好,可见凡事不能只看外表来判断美丑。

回想小时候,我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姥姥身后,累了便乖乖陪姥姥坐在石榴树下乘凉,脖子上还挂着一壶水,仰起小脸看着姥姥在石榴树下认真作针线活的样子。姥姥手中的那根银针,不时挥起,落下,挥起,落下……真是有节奏的动人语言啊!一阵微风吹来,送来阵阵凉爽。姥姥穿着墨绿长裙。在我看来,又好似一位在石榴树下翩翩起舞的少女,晶莹的汗珠渗过她温柔的脸庞。她随手一擦,似乎炎热对她丝毫不起影响。

我看的着迷,顺手将水壶递给她,我再一次端详她瘦小的身躯:白皙的脸上总是像那石榴籽一样红彤彤的,令人陶醉。姥姥用水壶轻敲我的额头,我这才回过神来,依旧依偎在她身旁。

厨房早已被水汽布满,不时发出蒸汽“噗噗”的声响。姥姥这才注意到早已到来的我,满心欢悦,忙说道:“丫头啊!啥时候来的也不给姥说一声,姥姥可想死你了,快尝尝刚给你剥好的石榴籽,就回来……”我听着,看到姥姥斑白的头发和那满脸的皱纹,忙点头回:“嗯!”其实早已泪流满面。

那天,我和姥姥说了很多,却唯独不敢提起小时候那棵石榴树,它陪了姥姥大半辈子,却始终逃不过时代的变迁。

那株石榴树承载了太多,亦是欢乐,亦是离别。它无私奉献着,不求回报,亦如我亲爱的姥姥。

那满地落花,承载着我们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拾起一片,散发着淡淡幽香,熟悉的音容又呈现在耳边眼前……

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提到:“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儿时也长听师长教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此间且不谈读书,单论有益或有用于社会这个念头。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被需要”的心态是一种自身价值被社会认可的典型表现,是人社会化的必然。旁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直接间接地表示着我们自身被社会需要的性质和程度,这种体验浓缩为价值观,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上面所讲的两例。

这种心态的好坏须作两面分析。

一方面,被需要证明了人的价值,是我们从社会换取生活资料的依仗,我们由被需要而获得体面生存的权利,同时也让我们有融入一定范围社会关系的资格。

被需要的心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文化积淀中,因其普遍性,就逐渐上升为一种品德。人因追求被需要,即对他人和社会的有用的自我价值感,而成为高尚。若绝大多数人都在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中生活,全社会就有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等等美德都将获得其存在的基础,社会的和谐发展遂成为可能。

可另一方面,被需要的心态也不能走极端。

从心理学角度说,被需要的心态,其实也是人自身的需要。每个人除了生存安全的需要,也有谋求社会认可的需要。但若不恰当地去争取,让被需要的心态过渡膨胀,就很有可能滑向人的“异化”,逐渐乃至彻底丧失了自我,部分甚而完全为了他人而存在。

其错误在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被需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但人决不能将自己的价值全部建立在满足他人上。爹妈指东我不西,孝则孝矣,是谓愚孝;国家说南我不北,忠则忠矣,是谓愚忠。中国2000年来封建价值观最深刻的弊病,就在于时时刻刻都想将人变成王利发式的“顺民”,以为统治者“吃人”降低难度。在各种巧妙的语言陷阱和反胃的道德灌输中,“被需要”变成了“肯听话”。于是“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这种台词就公然出现在了春晚上;年轻人为了抵抗这种异化,竭尽全力地叛逆,处处唯我独尊,不考虑他人,蜕变为另一种异化。

因此,被需要的心态,一定得融合积极正面的社会责任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才能良性运转。我们要牢记,被需要的确是一种价值体现,人的社会性本质正寄寓在这种心态中,不管课本里或老人们的语言看起来有多土,它还真就是对的。同时,我们也得思考自己“被需要”的具体内容:社会究竟需要什么?这些需要合理吗?它应该需要什么?它除了需要各种具体的技艺和服务外,除了需要每个人真诚的奉献和付出外,更需要每个人都能成为自由发展的人,需要每个人都成为强大而和谐的个体。

这时,“被需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心态,而是由普遍的心态,上升为个性的理智,从“时常渴望”上升为“时时奉行”,人与社会才完美的统一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