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的爱不同,母亲的爱不是像父亲那样默默的,母亲的爱好像写在脸上,比喻的贴切点儿,可以用“烦人”来形容。
小学那会儿,从四年级开始,一个人回家,我妈每天让我一回家就给她打电话,自然会碰上各种情况,也会有忘记的时候。
这不?今天是我好朋友的生日,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庆祝了她一番,身为她好朋友的我,打算第二天补个我亲手做的生日礼物给她,才算对得起我们三年的友情。
我在学校争分夺秒赶完了作业,一回家,扔下书包就冲向房间,给她准备礼物去了。当然……就因此忘了打电话。
过了许久,只听“砰”的一声,妈妈回家了。看到我房间灯开着,她又加快了脚步。“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你这样担心死我了!跟你说过多少次,要记住,给我打电话!”
我有些不耐烦:“不就是忘了打电话呗,都这么大人了。”
“那万一你在路上出了些事怎么办?拐走孩子的人很多的!你不打电话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安全到家?”她气喘吁吁地说。
“哦……知道啦……耳朵都听起茧了。烦不烦人。”
“你别不听,这都是为了你好!……”她总这么唠叨着,跟我讲一堆道理。
上了初中,住校了,我们的沟通变成了六点到六点半打电话的时候。每天问同样的问题,“吃饭了吗?吃了什么?”“天气凉了,多加点衣服,不然会感冒。”“今天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吗?”“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被老师表扬了吗?”……
问来问去,其实都是那么些问题,却每天都要听一遍我的回答,她会享受每天的这半个小时,总会跟我聊两句。要是因为些事,没打电话或只说了几句,第二天就会在电话里说:“忙也得等打电话说嘛,一天才半个小时……”
母亲对我的爱就在她“烦人”的话语中,我也因此会有时不耐烦,她不管我怎么觉得烦,也还是一直这么下去。
我,喜欢这种“烦人”的爱。即使有时嫌烦,但还是喜欢!我的成长,少不了妈妈的“烦人”。
近期,五十八岁的闫师傅凭借自己出神入化的电焊技艺和精湛绝妙的烹饪手艺意外走红并受称赞。我认为他的这两项绝活之间存在联系。
能力之间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可转化的。闫师傅精湛的烹饪手艺推动了他电焊技艺的成熟。电焊技艺十分考验手腕的控制力,而烹饪中运勺颠锅也使闫师傅的手腕力量得到了锻炼,保证了焊接过程的顺利以及成品的品质。而电焊过程中的精益求精,使闫师傅的菜入料更加精准,口味更加全面,保证了食物的鲜美。
因此,电焊技艺与烹饪手艺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相互联系。
没有白读的书,没有白走的路,掌握任何一种技艺,对自身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大学时你喜欢上一个姑娘,为了追求,你每天写一封情书,姑娘没有得到,但你收获了精湛的文笔;工作时,你被别人嘲笑很胖,为了外表,你每天坚持到健身房打卡,好身材并没有得到,但你收获了强健的体魄。
好能力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好心态,好品质。杨绛曾说:“学习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正是因为严师傅对于焊接的高质量,严要求,他才收获了更优秀的作品,更高的职位。他做事情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厨艺与电焊技艺中都体现了出来。
拥有某种品质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把这种品质坚持下去。《寻梦环游记》中那个小男孩,坚持着那个受到否定与质疑的音乐梦想,敢于迎难而上,不断追寻,才取得了最终的好结果。
很多时候,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也许不能决定人,但可以反映人。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某方面做得好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家;鲁迅不仅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医生。当然,他的医术远不如他的文学成就。但是,鲁迅解剖社会问题的独到和冷峻很明显是和他早年受过医学训练分不开的。
成大事者,往往都注重细节。你的能力其实反映了你的性情与品质,而性情与品质又反过来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成事是一种能力,好性情与好品质更是一种能力。
能力之间必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