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我的老师,高高瘦瘦,有着如明月般的眼眸,清澈、明亮,还有着骨子里的坚强。
那年盛夏将去,教室外依然有蝉鸣响起。我拿出物理书放在桌上,她从门口走进,伴随“哒哒”的高跟鞋声。已记不清那节课发生了什么,只依稀记得,她的课程进度好快,她喜欢让我们举例说明某物理现象。
那时候我不太喜欢她,因为我真的不懂一个原理为什么要举十几个例子。那时,我的物理成绩一直,一直,久久徘徊在及格边缘。
再后来,我更不喜欢她了。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她甚至在讲新课时念一遍概念,举若干无聊的例子,然后直接写题。“真是不懂她的教学方法,好怪!”我一边不耐烦地写题,一边心里碎想着。“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题都错,再好好看看。”她突然走到我身边在我的练习册上毫不留情地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叉。这让我惊诧又无措。我极不愿地拿出红笔改错,尴尬地涨红了脸。
我怀着对她不屑的态度整整度过了一个学期,内心一直不太看好她。直至冬日的一个早晨,终于拨开乌云见蓝天。
雪化的冬日,与父亲在家吃早饭,饭桌上得知父亲担心物理成绩会拉我的总体名次,在前一天傍晚曾发信息向物理老师求助。没想到,她竟给父亲发了整整三大页的文字。我细看每一个字,她从分析我的物理学习态度到知识薄弱点,再到解决方法,最后竟还有几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字都透着温度。再看看发送过来的时间,竟是深夜时分。她编辑这条长长的信息一定花了很长的时间。我不觉湿了眼眶。若不是看了发自肺腑的话语,我也许到初中毕业都会觉得老师对我有偏见。也许我无从得知老师还有温柔似水的一面。那一刻,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我好像开始钦佩她了。
初春将至,新枝萌芽,我决定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物理。还好,很神奇!见效很快,我的物理成绩飞速上升。不久我就不再徘徊及格边缘,甚至有时能考到前十。而她,我的物理老师,常帮我解答困惑,脸上也多了一份和蔼,少了一份严肃。
后来,偶然间我才知道,原来她独特的教学方式是想让我们学会自学,因为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后来,偶然间我才知道,她最爱的父亲去世,可她仍强忍悲痛认真给我们上课,因为她不想影响到我们的学习……
蓦然发现,她竟成了我最钦佩的人。求学生涯中,遇到这样的良师,何其幸运!
东方世界的风采,是我仰慕着、也是我应当一直追求着的。
余光中余先生诗中的风采我真是望尘莫及,其经典诗歌《乡愁》从小我到家国,道尽了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的情愫,他的深挚情怀、博大胸襟令我为之着迷。渴望终有一天,我与家国之间也会有这样一种浓烈的深深的羁绊。
黄易大师笔下与史料结合的《寻秦记》是我一直在读、从未停过的。字里行间的各个人物内心一直在改变,唯有项少龙不改他的初心,直至老去。我爱项少龙独闯赵国、秦国的身姿,也爱他了不失傲骨的风采;连同他的几个拜把子兄弟我也一并爱了。
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万人敬仰的好风采。他从满嘴仁义道德中看出的“吃人”二字,虽是现今我不曾看到的,但《阿Q正传》中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状以及那些“漂亮话”都“暗藏刀芒”。我一面沉醉于鲁迅先生的好文章,一面被他的好文笔、好胆量深深折服。
毛主席、周总理等开国元勋,日以继夜地为新中国奋斗终生;袁隆平爷爷为了全世界人民能吃上稻米饭,八十多岁了依旧不辍培育新型水稻;习主席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带领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还有国家运动员在各种竞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倩影,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身姿,环卫工人清晨美化市容为民服务的模样……这些风采,也是我所爱的。试问有哪一个人不应当喜欢情系家国为民服务的人呢?
入夜人静时,我常坐在窗边,听妈妈回忆她的年少风采:“我那时啊,学习很好,为人也很傲气,不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总是觉得全世界理所当然的为我转动,总是对同学、对老师、对周围所有事物当空气。……后来啊,我长大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使我变得人缘极好,成绩也极好。……女儿呀,人的风采是由个人的学识和阅历不断积累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书要多读,好朋友要多交,待你发现你自己对自身很满意时,你的风采,就自发地展现出来了。虽然不会像伟人般发光发亮,但总是星河中一点细碎的光芒。”
我很向往,问妈妈:“你觉得我会有展现风采的一天?”妈妈如一泓平静的湖水,一眼望去也能想象曾经有过惊涛骇浪潮水连绵,她的眸中渐渐浮现笑意:“会的。”半晌,她嘴唇动了动,轻声道:“每个人都有风采,虽不起眼,但足以照亮心中的黑暗,足以汇入星河。”我信服地点点头。
在还没能展现自我风采之时,我要努力学习,效法先贤,直至展现属于我的风采。
总有一天,我会达到我曾经所仰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