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最喜欢元宵节,虽然不清楚它的来源,但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就要做汤圆、吃汤圆。今天是元宵节,我正在做梦,一声呼唤把我惊醒,我睡眼朦胧地看见一个身影立在我的床前,“奶奶什么事呀?”奶奶有点儿生气地说:“昨天你不是说,要我教你做汤圆吗?怎么现在起不来了?”我一听,马上笑嘻嘻地说:“我的好奶奶,我这就起来。”说完,一个鲤鱼跃龙门我就起来了。
“好了,奶奶,我们第一步做什么呢?”我歪着脑袋看着奶奶好奇地问,奶奶笑着说:“第一步呀,先把材料准备好。”然后我把做汤圆要用的红糖、芝麻、汤圆粉、水、菜板、菜刀……摆放餐桌上。开始做汤圆了,奶奶教我用汤圆粉堆成一座“小山”,用手挖一个洞,倒入差不多的水,开始和粉。开始揉粉的时候很稀,因为水倒多了,所以我又加点粉,慢慢地揉了好一会儿,汤圆粉揉好了。接着做馅料。这个简单,就是把红糖、芝麻和在一起,我偷吃了一点,味道真不错。
把揉好的粉揪一小块下来,揉一揉,压扁做成小碗状,将馅料放进去,捏住,再揉圆,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出炉啦。我和奶奶一起动手,速度快极了,汤圆包好后,奶奶烧开一锅水,把汤圆一个个的下进去,再用小火慢慢的煮了一会,直到白胖的汤圆全都浮到水面上就捞进碗里。
奶奶做的汤圆香甜不腻,含在嘴里吞下去,感觉心都是甜的,我一口气吃了六个呢!可我做的汤圆呢,就差多了,有的还开了膛,馅料都跑了出来,一“怒”之下,我把它们都用油煎成了糖饼,这是我做的,当然是由我来消灭啦,其实也挺好吃的。
人类的智慧,内涵与病痛磨合在一起时,是什么样子?脸会表现出来。
——题记
我曾见过很多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除去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留给我如此深的印象。
在历史长河中,一百年如白驹过隙,可绝大多数人只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必须做的事。由于人太多,很多人的脸与回忆都从脑海里褪去,只有最重要的得以留存。对自己最重要的除了父母便是老师,对我而言却又不一样。
父亲的面容是什么?我已然记不清了。时间太可怕了,幼时的一切终将被抹去,直至今日,我只得拿起老家的相册,才能寻出一点记忆,一点童年的温情。母亲的脸总是严肃的,生活给她带来了太多磨难,她总对我抱有极高期望,于是变得严肃。而老师们的脸各有千秋,有的老师眼神一瞪,你立刻感到羞愧,而有些老师却很温和,如沐春风。这些人对我而言很重要。
可这些脸并不特别。
我遇到这张脸是在初一,我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挫折:那时刚入学的我便骨折了,一人孤寂地躺在床上。长骨头的感觉极其痛苦,日夜噩梦缠身。那时,我的心情无人能解。
我拿起《时间简史》,本想调解心情,却深深陷了进去。之后的我,在病床上放松自己,在腿部痛苦无比时,我便阅读霍金的书,像是一位多年未见的知己,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带我进入科学。从此,我开始关注起了他。遇见一张不同于常人的脸。
史蒂芬·霍金,他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脸部看起来如此“特殊,但面貌的缺陷是因为他的病症,他四肢不能动,只有两指可动,不能言语,只能用人工智能来“讲话。但一切艰难没能阻挡它灵活的大脑,缜密的思维,他仍然积极治学,生活。他甚至还是一个演员。
毕业于英国牛津的他,有着英国人的幽默,他喜欢玩方程式赛车。在一切科学探究面前有着不可抵挡的魔力,智慧在他眼中与心中流转。然而……
今年的3月份,一个不幸的消息从海外网传来,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去世了。作为一个霍金的“粉丝,我内心无比难过和惋惜。他是少见的人类,有着特殊的脸,可他的著作在我心灰意冷时给我以前进的动力。
时间永留简史,世间再无霍金。很久很久之后,我相信我在某天仍会想起,那年挫折里遇到的那张特殊的脸。
人类的智慧,便是分辨出不同的脸。有智慧,有坚持,有……——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