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晚霞轻抚大地,远处山上,忽然传来几声啾啾的鸣叫,思绪回到那个温馨的夏天,那个与它邂逅的瞬间。
如同压满稻草的骆驼,我背着满载的压力,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若不是身上穿着校服,谁能想到这样散发着颓唐气息的,竟是正处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
我终于不堪重负,打开窗子,那个连接外面的窗口,那个让我知道自己是人,而不是学习机器的窗口,对着它,大声嘶吼,蕴藏在身体里的浊气得以排出。
忽然,“啾”“啾”的声音响起,清脆,纯朴,与恰到好处的树叶的沙沙声相互交织,形成一段无与伦比的乐曲,就是将世界最华丽,最美丽的词藻堆砌在上面,也无法形容出这乐曲万分之一的动听。
它们忘情的演奏着,我也忘情的听着,脑袋空空,却只留下音符肆意跳跃着,我多想一起加入,加入这场盛大的演奏会,然而却又害怕破坏这场盛事,惊吓到那陶醉其中的艺术家。
那个瞬间很短,然而却深刻的映入我的脑海中,那个遇见鸟鸣的瞬间,那场盛大的演奏会。
遇见鸟鸣,思绪总算归一,那些曾压在背上的稻草像是消失不见了一般,前方渐渐清明,我告诉自己,应该面对,唱出自我,就算前路迷茫,我也应以自信为矛,以坚强为盾,踏出人生的道路,到达成功的彼岸。
即使卷上的红叉叉,夺走我的长矛,但,遇见鸟鸣,给予我以铁,我愿努力锤炼,艰苦奋斗,再造自信之矛。
遇见鸟鸣,那些藏在心灵深处的话语,忍不住的倾吐,向父母诉说,原来看似难以调解的矛盾大厦,在理解的纽带前彻底坍塌,我们重归于好。
遇见鸟鸣,学习与兴趣的万里长城也不堪一击,尽管压力重大,我也愿重拾画笔,记下那个美好的瞬间。
“啾”“啾”声音再度响起,思绪回到现实,一切终将消散,然而不变的,是遇到鸟鸣的瞬间,那是永恒的美好。
在很小的时候,我便感觉身边一直有缕缕烟雾伴随。
每次家里来了爸爸的朋友或他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他总会请他们坐下,点上烟,开始聊天,等到他们离开,整个屋子仿佛经历了一场战争,弥漫着“硝烟”。一股刺激得让我无法呼吸的气味充斥着鼻腔。我觉得我的童年是灰色的,因为总有烟的陪伴。
初三了,家里的烟灰缸又翻了新,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换的第几个了。几个月后的一天,我无意中�鹊搅嗽游锾ㄉ系难袒腋祝�里面只有浅浅的黄色痕迹和纷乱的白灰,没有了之前粘稠的黄色液体。这突然的察觉让我觉得有些好奇,我攀着记忆曲折的支脉细细搜寻着脑海中关于烟灰缸的记忆。他是从什么时候减少抽烟的呢?我想大概是从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吧,那时烟灰缸里的烟头就再没有超过缸壁边缘。每天晚上回到家,我总是抱怨:“怎么初中的作业这么多。”从那时起,爸爸就很少从口袋里拿出香烟,“能不能别抽啊,呛死人了。”这句我认为在他看来是无理取闹的话竟深深进入了他的心中。都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
一天,爸爸照常比我晚一点回家,一回家便瘫坐在椅子上,我正在写作业。头一低,便伸手去拿口袋里的香烟。眼睛的余光好像扫到了我的作业本,手在口袋里摸索了一会,还是没有把烟拿出来。大概实在有些难以忍耐,爸爸掏出一根烟,放在鼻尖嗅了嗅。我想,他坚持了几个月的控烟大业大概要就此崩塌。可过了一会,他把那支烟塞进烟盒,拿起手机看了起来。
每天我都会写作业到很晚,他总会在我不经意的抱怨间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水,然后再默默地离开。而他口袋里的烟一直没有被拿出来过。
没有体会,也难以想象戒烟是怎样的煎熬,这无声的放弃是父亲在温吞而平淡的生活中给我的爱,是放弃吞云吐雾而用心给予的一种陪伴。
到了第二学期,每次回到家,总能看见杂物台上摆放着一尘不染的烟灰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