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看似寻常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13

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知道我有着那样长的人生,日光倾城也好,风雨如磐也好,都溶在了故人看似寻常的眉弯里,光影绰绰间有人拈花一笑。

幼时,粽香是童年中最平淡的寻常。六月徂暑,是一年中闷热的夏,我依偎在外婆身旁,缠着外婆给我讲神话,外婆用古旧的蒲扇为我扇凉,蒲扇上下舞动着,似蝶翼卷起清小的气流,裹挟着尘埃。我们并排躺在藤椅上,望着满天星河,听着外涂古老的神话,有时我也会不由吟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样应景的佳句来。外婆便会剥好一个冰镇的玲珑粽子塞进我口中:“背得真好,甜不甜?”我品味着口中清甜,齿颊留香:“甜,可甜了。”外婆便会轻轻地笑出声来,我不明所以,也笑着,只觉得粽香这样的事物真的是再寻常不过了。儿时,粽香是遗失的的过往。

上小学了,为了更好的教育,父母将我接到城里,离了老家,离了外婆,也离开了那醉人的粽香。来到城里,我惊奇极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琳琅满目,有蜜枣的,蛋黄的,肉馅的……外婆的红豆粽子就跟它们一样寻常,甚至有些寒碜。我尝试着各种粽香,将外婆和她纯质的粽子遗忘。

今昔。粽香是脑海里无法湮灭的乡情。今年六月,又是一年碧粽飘香季。我却渐渐被千篇一律的机器裹制的粽香麻痹了味蕾,愈发地思念起外婆清新的红豆粽来。风尘仆仆地赶到老家,远远地就望见你在院子里裹粽子。糙厚的大手却灵巧地用粽叶翻着花样儿,将自己的思念与爱细细密密地裹进这饱满的颗颗糯米里。听闻脚步声,你抬起头,看见我,喜得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将我领进进屋,口里絮叨着“回来了好啊,回来了好……”,目光深深地望着我,似是要把我这几年的变化一次看进心底。“本来还想着,若是你们今年还不回来,我就给你们送去的……”

你笑着,满脸的皱纹汇成了一朵不算好看的花,丝丝缕缕的粽香就嵌在了你每一条皱纹里。粽子蒸好后,你端进屋里。我剥开一个,不顾烫地送进嘴里。相隔许多年,这看似寻常的清香又一次恣意弥散在口中。我这才明白,这让我忽略了许久的寻常,早已融进了血肉里,无法遗忘。

外婆,你是流年,尽与春光瘦;你是翰墨,却氤氲了江河湖川,点蘸进我儒雅的心志。

你予我的爱,看似寻常,却是我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温柔。此刻,我只待来年春上,握一忠桃李春风,采一蓝清淡香花,与你促膝而坐,再将这寻常细细品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将这两首诗PK一下,似乎正好代表道家和儒家,每个人对它们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微语论道儒”。

《饮酒》中的前四句表现了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实际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其实道家强调的是自耕自食、简朴寡欲的生活方式,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回归自然中求得。

《春望》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瑟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相比而言,我更欣赏《饮酒》的意境。陶渊明所追求的是赏祖国大好河山,过悠然闲适、淡泊名利的生活。人世间,很多人追求的是在官场上叱咤风云,获得权力、地位和名誉。但是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要费尽心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人与人见面,内心不再单纯,每个人都各怀心思,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倘若有一天社会真的变成了这样,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放弃追名逐利,过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又何尝不好?道家便是如此洒脱。

儒家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诗中杜甫牵挂着国家,牵挂着百姓的安全,牵挂着战事的进展,牵挂着家人的安危,牵挂着自己。他的心中牵挂了太多太多,每天心中牵挂这么多事情,所以杜甫才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看看道家的代表陶渊明,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他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他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道家和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而这种悠然忘我的心境,儒家的杜甫也未必能体会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