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班上的同学有的用手捂着嘴巴,笑也不敢笑;有的双手举着,像是投降的士兵;有的张大嘴巴,却定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都在干嘛呀?快去看看吧!
原来,同学们在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啊。我们先围站在一起,老师一声令下后,都被施了魔法似的一动也不动,像一个个木头,各自摆出了怪异的造型。有的用牙齿咬住下唇,并用双手做出在举手的动作,双眼紧紧地盯着黑板,像是要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把脚抬起来,双手在课桌上撑着,像是正在跳高呢;还有的踮起脚尖,举着三位手,脖子伸得长长的,好像在跳优美的芭蕾舞。
老师喊口令时,我正在给两位同学喂橘子,两眼静静地注视着前方,双手也像S型地伸向左右两位同学的正前方。看似很轻松的样子,不过我却非常吃力地坚持着这个造型。当老师告知我们还剩下10秒时,我的胳膊已经麻木了,还特别酸,但我又不能动。该怎么办啊?只能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个游戏快点结束吧。
“时间到”!老师又一声令下,游戏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叹道“唉!”,一听就知道大家都累坏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游戏就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玩游戏的“欢乐大海”中。真希望我们的课堂一直都这么充满欢声笑语。
夜正亥,人初静,移灯下帘,手握笔杆,进入书法意境,只闻流畅的唰唰声与笔尖一起舞蹈,舞出一个个汉字……在满溢墨香的氛围里临摹前人手迹,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初练书法,觉得汉字方方正正的,很可爱。真正涉足,才深明其枯燥:每天的横、竖、撇、折……老师要求很严,每周都要交两大页字纸。我由于基础比较差,手中的笔不听使唤,恣意“画”字,得分不佳,不免失落。
有一日,书法老师告诉我们:“练习书法事实上也是修炼心灵,要做到心里不浮躁,身正,眼到,足实,才可以练好书法。”于是,我在懵懂中开启了自己的书法之路,开启了与书法的缘分。修身养性,练好书法,成了我儿时梦寐以求的目标。渐渐地,我也不再追究学习书法占用了我多少的周末时间,而是将其当成一种学习之余的放松、娱乐。书写汉字时,我的心是沉静的,迷醉于含着油墨香气的夜气里。在书法的陶冶下,在油墨的熏染中,我的字愈发美观,我的性情逐渐沉稳,我的自信与日俱增。我对汉字理解更深:书法不仅让汉字更加富有魅力,练书法还可提高一个人的文化与修养,锻炼一个人的意志等。
这独具特色的汉字,其间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与风骨。从仓颉造字,到后来甲骨文的成熟,小篆的圆匀,隶书的舒展,楷体的方正,草书的奔放,行书的飞洒,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从颜真卿的雄浑敦厚,柳公权的方折峻丽,到“宋四家”的随意挥洒,赵孟�的劲秀雄健以及后来董其昌的“颜骨赵姿”之美都可以足见: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更多的还是展现出一个人的“神”。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汉字书写会表现出一个人性格;博大精深的书法,是提升人们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小的汉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圣贤于汉字勾转折横中体味出的传承至今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我曾经欣赏过颜公的《祭侄稿书》,在那飞舞扬洒的笔画中,处处枯笔,道道涂改。我看到的是他对侄子为国牺牲的悲痛,是他对爱国志士油然而生的崇敬。民族的精魂,在其字迹中,得以彰显。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书写者的良师益友,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去学习它、热爱它、传承它,使民族之根永存,让民族之魂常在。
让我们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在油墨熏染中享受汉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