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烟花三月下扬州作文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11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今中外无数人用笔墨描绘扬州的美丽,每一篇都饱含对扬州的赞美之情,每一篇都那么如诗如画,使人身临其境。正值三月天,我们也来了个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下车来到扬州的土地,一切都是新颖美好,我们步入了双博馆。它是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与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馆里陈列着这六朝古都的文物古董。其中国宝厅184平方米仅陈列一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造型秀美,蓝釉呈色鲜明纯正,腹部白龙环绕于瓶身。这梅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烧造水准,以及当时年代的艺术感染力。

扬州一大美景便是闻名中外的“瘦西湖”。当我们来到湖面时就有一种“两岸花提全依水,一路楼台只到山”的感觉。难怪杭州西湖诗人汪沆说她“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名换瘦西湖。”里面的景色自然更美了。

瘦西湖主要景色有五亭桥,二十四桥,大虹桥,长堤春柳等。其中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横跨瘦西湖,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建为三孔低坡青石桥。长堤春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美不胜收。

五亭桥仿北京北海的王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听闻中秋之夜,可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梢,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二十四桥出自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二十四桥有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箫亭组合而成,桥上下两侧各有台阶,围以白玉栏杆和栏板。

下一站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园中景色有水中月,玉绣楼,贴壁假山,船厅,水心亭等。

水中月白天池水中映有一轮明月,且随着观者视觉变化有阴阴晴圆缺之异,故为水中月。玉绣楼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贴壁假山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贴着墙壁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入复道回廊。水心亭为何园西园的景色,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

阳春三月下扬州,扬州美景不胜收。千感万言赞不尽,只缘眼底难尽收。一段美好的扬州之旅悄悄而过,一处处景色都难尽收眼底,面对美景有万般的赞美,真令人怀想啊!

原来,世界上最值得留恋的风景,就在身边。纯朴宁静的老屋,纯真难忘的树林,最忆长巷,以及童年的真与梦……它是岁月的点点滴滴凝成的景,融入的情。

——题记

踩着夕阳撒下的点点光晕,我再次来到长巷的一隅,暖橘与橙黄交织下的老屋,氤氲着昔日的和宁与安详,略显锈迹的铜锁透着柔和的光,伴着清风发出“咣——当——当——”的声响,一遍遍悠悠地在耳畔回荡。我要搬走了,要与这老屋分别,还有那承载着我无数童年记忆的长巷及树林……

曾几何时,我开始不屑于小镇的白墙黛瓦,古朴与温润,而倾向于城市的林立高楼,那气派恢宏的摩天大厦更是我心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街道的繁华,霓虹灯的璀璨深深的吸引了我,而如今,却要与小镇离别,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感泛滥在心间,酸酸的……

我再次踏上老屋旁那片小树林,飘零的落叶织就一地金黄。顺着这一长径,脚底泻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清脆而又幽远。孩提时代不开心时,我总爱一个人来到小树林踩落叶,那“吱吱——呀呀——”的声音总能给我带来快乐……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一个小丫头,扎着翘翘的两羊角辫,穿着茸茸的毛线裙,一蹦一跳地,在林间奔跑,裙摆也随之欢快地舞动着,一脚踩扁一片梧桐叶。那透着微光的笑靥,如花绽放,想必是世间最纯真的一景。

离开老屋周围的那片林子,我寻觅至古巷。经过长久时间沉淀的古巷,透着历史的沧桑,苔痕斑斑的青石板凳上,刻着岁月的印迹。家家户户门前,洗衣妇们早已握起了捶板,“啪嗒——啪嗒——”地捶打起衣服来,整齐划一,鲜艳的衣服一个个上下翻舞着,好不热闹。最喜此刻小巷,轻施淡粉,不重铅尘,轻雅明淡,倒比西子更胜一分。这时,我忽觉一阵清香扑面袭来,抬头却见杨奶奶家门前的那株栀子花开的正旺。在青翠绿叶的映衬下,那白花白得剔透,白得纯粹,不加任何雕饰,素雅明彻。忽又嗅得一股醇香,只觉空气中浸透着浓浓的甜美的滋味,我急步向前,是——糖炒栗子。一个个棕红色的栗子伴着细砂在上下翻滚着。小贩低着头仍是用他那开裂的粗手,拿着铲子翻动着,见我来了,憨厚一笑:“小姑娘,吃吗?”我点点头,看着那栗子一个个调皮地裂开……

抱着暖暖的栗子,我已走到长巷尽头,回眸凝望那童年的真与梦,蓦然,一颗温润的泪滑过脸颊,原来真正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