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舌尖上的滋味作文1000字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122

冬日的风无情,家中的情却是温暖人心。每每看到那个背影,心中就会感慨万千,舌尖上就会泛起那滋味。

那一次,一个突然降温的早晨,我很晚才起床,望向窗外,树在大风中招摇,阳光不敌寒意,草地上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霜。妈妈打来电话说她中午下班晚,来不及烧饭带我出去吃。我不禁感到暗暗自喜。

“嘭嘭!”敲门声传来。这么冷的天,会是谁呢?打开门,是奶奶来了。她那粗糙黝黑的手中提着两个马夹袋,重重的袋子在她的手心里留下了条条红色的勒痕,她的鼻子和脸被冻得通红,头发也被外头的大风吹得有些凌乱。

“奶奶,你怎么来了?”

“哦,今天降霜了,这会儿青菜最好吃,我想着你爱吃,早上新摘的,我又买了条鱼,来给你烧午饭!”奶奶笑盈盈地说。哎,出门吃饭的计划泡汤。

“哦,好。”我淡淡一回,转身回房。

随着成长,我和奶奶的关系越来越生疏,幼儿园时,她总骑着那辆搭着小棚的三轮车来接我,在摇晃的车里,我看着奶奶的背影和沿路的风景,总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那个孩子。后来父母接送我上小学,坐在汽车中,我再也不愿回头看那辆三轮车了……

奶奶端着青菜和红烧鱼,对我说:“快来吃饭,都说降了霜的青菜吃起来有点甜的!”她夹了一颗菜心给我。

我放入口中,还在为没法出门吃而赌气,觉得这青菜没有什么其他的味道普普通通。奶奶还说这青菜好吃,在我看来不过如此罢了。

“好吃吗?”奶奶问。“嗯……还好吧。”我头也没抬,淡淡一回。奶奶没说话,我的余光只看到她渐渐地垂下了头。吃完饭,奶奶默默地洗好碗筷回家了。我完全没放在心上,直到第二天……

我和妈妈回到奶奶家,没看到人,我便出门去寻她。

找着问着,我看到了那个身影,是奶奶,她围着围裙,裤腿上沾满了泥土,艰难地弯下腰,摘采着农作物。我又看到,奶奶花白的头发,在凛冽的寒风中被吹动着。手上爬满了皱纹,指甲里塞满了泥土,她没有注意到我,她的身边停着的,依旧是那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终于,她艰难地挺起腰,眉头紧紧皱着,但她看见了我,就马上笑了起来,冲我挥了挥手。我跑向她的身边……

当晚,奶奶依旧烧了那批霜降后的青菜。我夹了一颗菜心,放入口中,我尝到了一丝甜意,是奶奶对我一尘不变的细腻的关爱;我尝到了一丝苦涩,是她全心付出等我回头却无果的失落;我尝到了一丝清香,是奶奶一生朴素无华的魅力。抬眼望着面前的这位老人,脸上布满了皱纹,清澈见底的双眸望着我笑着。眼里是诉不尽的绵绵爱意。饭桌上,奶奶不停叮咛着种种,衣服穿暖,要吃早餐……我一一点头,我一定听进去的!就是这样,奶奶平凡、朴素的爱无微不至。那份滋味,品在舌尖,感在心尖!

舌尖上的滋味,品尝在舌尖,心尖上更是温暖又动人。那份情,那丝味,永存于我心间!

尘世易变天难变,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今年中秋月正圆。稻田金黄收获忙,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秋风十里桂花香。

国庆已至,又适中秋佳节,正是人间好时节。余平生好诗,而咏月之诗自古流传,遂与母至田间乡村,心说之。

中秋之夜,举家移椅中庭。举头望天,月轮当空,形如玉盘,皎洁迷人,柔弱似水,而又洁白似霜,庭下对影有人十数,历历可数,互不重叠。屋前月下,一条小河,平静似镜面,月影倒映其中,似有玉璧浮于其上,欲伸手拾之,无以得。

自古以来,月为骚人墨客钟情,故元夕,中秋之诗词难以历数,更不胜枚举。余母尝伴我诵读诗词,故其颇有功底。吾二人便对月互诵,此乐何极!

往事越千年,同一月下,君不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君不见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不见饮中八仙,又何去何从。然而其月众人对饮者无异。而其中,又以唐人太白对月酌酒为最。尝醉而未醒,随口吟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大气。也尝在无人陪伴,在花间月下,对月、对影而饮,留下《月下独酌四首》的孤独落寞。此皆唐人与月也。

两宋文词千阙,月更是一种象征。有永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愫,也有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话语。犹可见东坡把酒问天,兼怀子由之情景,也可见其为子由“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此月已成了传递思念的纽带。

半晌,我又回到了这屋前月下,月已移过一段,让人横生“月移花移上栏杆”之思。已而月明星稀,时辰不早,秋风扫过,蕊寒香冷。而无人提出,但坐观明月。一声轻咳,打破平静。然则回屋休憩,归梦广寒宫。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但以月流传下来的情思,不会再如易安居士所言的“骚人可煞无情思”中的桂花被屈原遗忘。让我们也可以像李白说的那样“今月曾经照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