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拥有一双深邃的眼,大大的,水灵灵的,像一泓清泉明亮而有神,透露着爱与温暖。
清晨,那双朦胧的眼,克服沉沉的睡意,顶着双浓浓的大熊猫黑眼圈,争分夺秒地做早饭,整理房间,收拾碗筷……时钟在她身后发出“滴答滴答”的催促声,像在为晨间进行曲伴奏。眼前的一幕幕化为心中涌动的暖流,轻轻一触,心就热乎起来。我们相视而笑,一个眼神交会的温暖,能让我的心里一整天都是暖暖的。她整理衣装,踏出大门,阵阵桂花香气扑鼻而来,也许是在抚慰这双疲惫的眼。
白天,那双炯炯有神的眼专注地盯着电脑,一刻不停地处理工作事宜,耳边回荡的全是键盘的敲击声和永远接不完的电话声。眉间紧缩,忧虑纷飞,那双眼渐渐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光辉,变得疲累不堪。但是伴随着盈盈笑意,她总能再次振奋精神,那双在浓密睫毛下闪耀着的黑色眼瞬像是被注入了新的能量般,透出摄人心魄的光彩。“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眉梢满满任由皱纹攀爬,双眼也已布满条条红色血丝,岁月在这里留下了它的痕迹。我好想伸手轻抚那双眼,抚平那紧锁的眉头;我好想亲吻那双眼,让她永远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傍晚,寒风潇潇,令人不禁瑟瑟发抖。但是只要一出校门,在茫茫人海中第一个看到的便是那双如星星般闪烁发亮,温暖人心的眼,浑身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眼神里满是温柔与牵挂,那因微笑而变得细长的眼睛里像是在说“快来啊,我带你回家!”这股温暖使我瞬间治愈。握起她冰冷的手,看着那深情的眼,我们彼此有了温度,而我的眼里泛起了薄雾。
夜晚,困倦向我袭来,在我感觉烦躁和焦虑的时候,只要看到那双眼,就像有一股魔法般神奇的力量沁入我心,那双眼告诉我:能够掌控时间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一生,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的时间花在哪,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是一双神奇的眼,一双魔法的眼,让我杂念全消,为我加油鼓劲。
犹记得去年春末夏初之时,跟随学校的研学队伍去了一趟苏州、南京。一个是园林胜地,一个是六朝古都。
那番景象,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到苏州,不去看园林就白来了。苏州园林也有高低之分,最好的四个就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了。而我们去了两个地方——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是明朝的园林代表,步入园中,第一感就是秀丽。宽广的水面,高耸的古木,叠嶂的山石,还有偶现倩影的赤鲤和五色的鸳鸯。亭台楼榭则穿插其中,自然又不失格调,颇有江南水乡之色。
虎丘则要气势凌厉的多。虽然被饰上了诸多花草,但就连四周的山岩都偶露峥嵘,就更别说那传说中的吴王剑池和云岩寺塔了,也难怪陈抟和吕洞宾会仙居在此,真是仙人之地啊!
诚然,我们都知道苏州园林之美,但如今亲眼所见,就能真正领悟到那份源于自然更超于自然的美,也更加了解这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
告别了灿烂的园林艺术,我们来到了南京,不过不是去什么文化遗址,而是去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
我也奇怪,为何名字会这么长,不是就叫作大屠杀纪念馆吗?对此,向导默而不语,只是让我们快步跟上。
在这之前我也曾看过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但真正到了这里,才发现电视上所说的都太浅显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方法,白骨累累的万人坑,丧失人性的杀人比赛,毫不悔改的信口否认……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即使已时隔整整八十年。
那绵延数里的哭墙像是死去同胞的诉说;那永不熄灭的圣火像是无数虔诚的祈祷;那黑暗大厅里的点点烛光像是冉冉升起的希望;那大理石上的和平女神更像是璀璨美好的前方。
当时的我们心情十分悲痛,气氛也是十分的压抑。这时,向导幽幽地告诉我们,这个纪念馆是为在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建立的,所以叫死难同胞纪念馆,而不叫大屠杀纪念馆。因为大屠杀没有什么好纪念的,也不值得纪念,更不会有人想去纪念一场大屠杀。
就在昨天,我还在为中华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今天,我又认识了过去的中国——那个近代软弱无能的中国。
我该去痛恨历史吗?那是过去式了,我该去痛恨日本人吗?答案也是否定。
我们应该向前看,想想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应该只沉浸在悲伤中。而要面向未来,未来总是会更好的,不是吗?
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们,因此,我们要牢记国耻,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奋发图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