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的力量
前段时日,我阅读了几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斑羚飞渡》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受感动,这些斑羚竟然这么勇敢、坚强和团结。它们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团结在一起,用牺牲一半的羊群去挽救另一半,最后摆脱了险境。
这使我想起了暑假和弟弟玩过的一个游戏,我伸出消瘦的右脚,弟弟伸出那胖乎乎的左脚,然后妈妈就像捆粽子一样把我们的脚腕捆绑在一起,如果我们能在规定时间内从起点走向终点,就一人一个冰淇淋,我和弟弟听了,兴奋地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我得意地告诉弟弟,这么简单,我肯定没问题。“哼”,弟弟不懈地望了我一眼说:“我更没问题。”预备,三、二、一,开始。听到口令,我们就像两只企鹅一样急忙迈开两腿,大跨步走了起来,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我们刚走了两步,就像不倒翁一样东倒西歪的。结果我被打破了平衡,身子左右晃悠的厉害,我竭力想站稳,却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紧接着弟弟也像一座大山一样朝我压来。我想爬起来,但身体却像被什么牵拉住一样,动弹不得。最后,费尽千辛万苦,我俩终于爬起来了。“嘀嗒嘀嗒”时钟飞快地走着,我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们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又狼狈地摔了几个跟头。
这时,在一旁计时的妈妈笑地前俯后仰,提醒我们团结一点。顿时让我想起了《斑羚飞渡》里面的情景。于是我命令弟弟道:“我们要团结,听我口令,我喊一,抬没绑的那只脚;我喊二,抬绑着的这只脚。听懂了吗?”弟弟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便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最后一秒钟到达终点。
这次的体验给了我一个深刻的的印象——团结就是力量。
其实不瞒大家说,今天我来这里演讲之前并没有特意准备演讲稿,我来这里只是和大家聊一聊我与文学的故事。
说实话,一开始我认为文学这个东西并不适合我。我所感兴趣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军事,我认为那种紧张感和博弈感,那种在博弈中所透露出的大国之间的智慧,是我所需要的,也是适合我性格的。而文学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理想化的,平淡无奇的一种存在,充其量只能是无聊时的一种消遣。而这也直接体现为我在初中时候只读了不到三本书,但是这个观念在我高一下学期时候彻底改变了。原因大家都熟悉,是为了近年来很火热的自主招生。在高一下学期时学校组织参加了一次作文比赛,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叶圣陶杯”。我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想着虽然我只是一个理科生,但是拿到这么一个奖项,应该也是有所助益的。在决赛现场我第一次由于一个作文题目而陷入了沉思,我认真考虑了一下以后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而正是在那之后,我清楚的意识到:文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它更是对于今后人生的一种探索和一次勇敢的想象。
所以在那之后我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文学,当然,“迷恋”只限于读书。上了高二之后,我开始“大量”地读书。仅在高二这半学期我读了差不多十三四本。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岩松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人生不只有当下,还有诗和远方。”而这也成为了我的写作格言。我的文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喜欢把格局放得很大,以俯视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那时候我渐渐发现,其实国际政治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文学才使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深刻的看法,也对当今大国之间的博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文学和阅读教会了我要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世界,要用一种独到的眼光去剖析这个世界。蓦然间,我发现,世界真的比想象中精彩,也比想象中要紧张刺激。
习惯了风起云涌,我们也要有诗和远方。最近在读毕淑敏的一本书《蓝色天堂》。其实,第一眼被这本书所吸引,是由于它的封面,不同于其他书,这本书的封面展开之后是一张世界地图,是毕淑敏在环游世界时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所留下的印记。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不如说它更是一本游记。我对书中的一段话记忆犹新:“生命中有了这样一次荡涤身心的旅行,当我垂垂老矣行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据说人的一生会电光火石地闪现,浓缩成一部微电影,我势必回忆它,然后浮出若隐若现的欢颜”。当时读完这段话之后,我掩卷遐思,我不能马上去环球旅行,但是在这本书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学能够带给我的是什么?那是一种清新的如海风扑面而来的畅快,这种畅快源自于每个人DNA序列中对生命起源探索的欲望。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全部内容,文学现在对于我来说,它有很重要的三个意义:对未知人生的好奇;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以及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索。现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尽情的去享受文学,感受文学的魅力,因为文学是当今阶段为数不多几种能让你感受到的生命的伟大、人生的充实与快乐的归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