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送你一缕春风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32

送你一缕春风,温暖你我之心。

——题记

长假的清晨,阳光明媚,贪婪的天空,飘着几缕薄如纱窗的白云,在春风吹拂下,渐渐变淡,散了去……我独自来到超市门口,准备来一次开春的采购。

超市门前拥满了人,大概是冬天在家憋坏啦,春天都挪出门来。

我无意间向旁边一撇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畏缩在墙角,面前放着一个破了口的灰碗。庞大的人群并没有注意到他们只是一味的喧闹。老人无助的望向人群,恰巧与我对视。那无助的眼神里透着迷惘、绝望,还有一丝哀求。与这万物欣欣向荣的春景中着实相悖。

我快步随着人流走进超市,那老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沮丧,但很快便消逝,或许早已习惯。

我来到面点货架前挑了几个我认为味道还可以的面包,又带了两瓶水,匆匆结账走出超市。

“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朱自清所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春风夹杂着青草与泥土的混香,抚摸着我的双脸,钻入我的鼻孔,沁人心脾。

我向四周张望着企图寻找刚刚那个老人,果不其然他仍畏缩在墙角,裹着军大衣,兴许是里面的衣服单薄。

我径直走向他,他并没有抬头,直到发现我停在她身旁许久才缓缓抬起头,这是我才看清他的面容。土黄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难以逝去的皱纹,干瘪的嘴唇破了好几个小口子,脸上的胡须也参差不齐,顶着一头乱蓬蓬的中短发。

看到手里拿着面包和水的我,他混浊的双眼里闪过一丝欣喜,激动,还有一点小小的期望,但很快便被迷茫所侵袭,失去了刚刚的神韵。

一丝春风吹来,他裹了裹大衣,我将食物的到他面前,说:“爷爷吃吧!”老人眼里划过一丝欣喜,连忙双手接过,头不停地点着,费力的撬开干裂的双唇蹦出几个模糊的字眼,大概是在向我道谢。

我将春风寄在面包和水中,送给了那个老人。

现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却有许多子女因吝惜钱财而不赡养老人,致使他们流落街头,而世人却熟视无睹。

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他人一缕春风温暖你我之心。春天总会来临,春风总会吹起,而人与人之间的春天在何时?那缕温暖人心的春风又从何处吹来?

送你一缕春风,温暖你我之心,更温暖社会之冷,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薄冰。

“给你个忠告……”“你听我一句劝……”生活中常常会听闻这样的句子,并且它们也或多或少从自己口中讲出。这便是人们熟知的好言相劝,但不知是否有人将这忠告的闻与讲结合起来,是否有人曾对比过自己讲和自己听时的感受,是否将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做过对比。

若是真正仔细思考这些变回发觉新的问题。忠言该不该听,自己的忠言对方未采纳还该不该说。那么,我认为忠言该学会听,明辨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说忠言则点到为止。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这是孔夫子的话便明确诉出了忠告说一两遍是人的善心,说的多了便会惹得别人厌烦,自取其辱。正如商纣王时期那位忠心不二的比干。他明知纣王已经无药可救,却仍旧坚持上谏着纣王不爱听的话,坚持要杀了妲己。淡然,这样的行为说好听了叫做舍生取义,难听了便叫自寻死路。想拯救国家自然没有错,可实际上这种君王已经无法再带领国家复苏了,此时的拼死进谏只会使这世间少了一个忠臣,却没能为时间发挥自身的能力。

相反之下,扁鹊就要更懂得变通。他提醒过蔡桓公三次,而每每蔡桓公不信他,他也没有拼死拼活要医他。但每次都会尽全力去想出医治的方法,为蔡桓公带上最诚心得忠告。但最终蔡桓公也没有信他,他便也溜走了,意识到蔡桓公已经没有救了,他便不强求,自己强大的医术不医他,还能再医几百人,为何偏要医他。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歌德发的这句话是我观点的一部分,不全面却也是我想说的。唐太宗身边有一位名人——魏征。人人都知道他敢于进谏,虽然他的行为我并不喜欢,但让太宗的做法我很欣赏。也只有他这样的皇帝身边容得下魏征,他深知忠告能给他带来的能力。因此,纵使他很多次都因魏征在大殿上丝毫不给他留情面而生气,却一次次的忍了下来。正因如此,他接受了对他有益的忠告,才使得他创下大业。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便可概括。既然“逆耳”就应明白谁都不爱听,所以切勿多说,“利于行”则应懂得,自己要学会压制自己的厌烦情绪,学会采纳有用的建议。这忠告的闻与讲都应有自己的看法,以此使忠告变成生活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