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时在一念之间,多姿多彩的爱使我一时无法自拔,但再多的爱也低不过妈妈的唠叨所给我的爱。
我家的闹钟不是物体而是人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始终,都是我的妈妈叫我起床。这时,天亮了,妈妈还没来叫我,我只能又睡了过去,在模模糊糊中,我听见了妈妈的脚步声,心里默念着,不好,妈妈又要念经了,但我依然处于睡梦当中。“哐”的一声门开了,当然,也少不了此时妈妈的“经词”:“快点,快点,天天都这样,六点半了,你还要吃饭,还要洗漱,还要走路,这一算下来,你上课不准迟到了。”但我依然慢悠悠的穿着衣服,懒洋洋的梳了头,这样的日子我的确厌倦了。
在刷牙的时候,妈妈的嘴边也在嘀咕着,天呐,我的脑袋都要炸了,“能不能别说了。”但这句话我始终都没说出去,我这一说出去,不又是着死了吗?确实,我也哽咽了很久很久,真的不能说出去啊!刷牙洗脸完了后,是一天中最烦的早饭时间了,在早上吃饭的时候她总会告诉我,维生素D吃多了好,防止骨质疏松;维生素C吃多了好,防止缺钙……“你的甲状腺有问题,得多吃点含碘物质,看,我这不给你买了这么多的海带吗?快多吃点!”我其实很少听进去每一次的唠叨,但我也懂了许多,在我看来,这或许才是最值得的。
我终于出门了,终于摆脱妈妈了,此时我的心是非常激动的,我可以暂时的摆脱妈妈了啊!
中午放学后,想着妈妈又要开始她的特长了,想着就烦,但当我进屋后,没有闻见香喷喷的饭菜,只看见一片寂静的房屋。看见了冰箱上的使利贴,原来外婆生大病了,她得去陪她几天,我奶奶来照顾我。
奶奶很久都没来,我饿了许久,但奶奶到之后,我们最多也打了一下招呼,也就沉默了,在饭桌上一句话都没说,或许这也算代沟吧!我默默的回到了房间。
说来我也挺佩服妈妈的唠叨,一口气可以说许多许多有知识有学问的话。
唠叨,妈妈的爱。
忠告就像一味中药,味苦但有效;忠告就像一杯无糖黑咖啡,味苦但提神;忠告就像一枝玫瑰,有刺但芳香。
朋友给忠告就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但前提是这位朋友是真心朋友。
真心的忠告就像一把宝剑,为你划开所有的阻碍。曾经有人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能经历的事情也就是有限的,但书籍和忠告可以让你经历他人的人生,这样就可以丰富你的经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当犯错误的时候就在经历这个过程,也就在为你积累经验,而这个过程必定是有痛苦的。那么怎样才能没有负面效果地积累经验呢?那便是接受忠告。
所以如何辨别并接受正确的忠告便成了问题。
日本有一位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活法》,讲的是在当代职场中如何更好地生存。其中有一节讲的就是如何辨别忠言,其中有一条标准是——如果听了别人对你的忠告时,你的内心也认同这个忠告,那么他对你的忠告便是正确的。虽然你的脑海认同它但你却不愿意去接受它,这就和良药苦口是一个道理。
接下来是如何接受它,关于这一点在书中也有说明。当你听到一个忠告时,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从正面去实验,从反面去实验,这时候你便会真正接受它了。
如果你拒绝接受一个忠告,在以后的生活中因为这而犯错时,便也是一种忠告,这种忠告与其他的不同的是它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忠告,所以它比其它忠告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持久。
说完了如何接受忠告,接下来是如何给予忠告。
给予忠告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在不影响彼此关系的前提下给予忠告呢?首先要了解他人的原则和底线,在不触碰他人底线的前提下提出忠告,其次不能过于频繁地提忠告,如果过于频繁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嗦,从而听不进去你说的话。最后学会沟通了解他人的特殊情况并对症下药才是根本。
有了以上三点关于如何提忠告的原则加上沟通和疏导,他一定会接受你的忠告并顺利地解决问题。
忠告就像船帆,它是你远航的无穷动力;忠告就像立柱,为你顶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忠告就像后盾,为你抵挡后方的刀枪。